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杨宗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杨宗平

杨宗平

杨宗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坝中学733000

在整个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始终是随文化发展而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每个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必然在其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其文化。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中学英语课的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而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结果使学生很难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不能完整地传达和接受语言载体的所有信息,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在中学英语课教学当中,借助课本中出现的大量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

中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英语与汉语的语用差异上,包括社交应酬、人际关系、饮食关系、词语文化内涵等各个领域。

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

汉语中对人的称呼比较自由,可以依据辈分、职业、官衔、姓氏等进行称呼。许多的称呼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姓氏连用,如“张老师”、“王医生”等。而英语中对称呼的使用限制较多,除了某些特定工作的头衔,如医生、教授、法官等以外,一般以直呼其名更为亲切自然。

2.问候。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you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美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另外,英美人在对待表示感谢、打电话、节日、饮食习惯等方面都与汉语中的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3.对待他人的谦恭。

中国文化推崇“谦、恭、礼、让”等内向性格,英美文化强调“个性意识”,体现出自立自信、争强好胜、勇于竞争、表现自我的性格,因此,中外人们对待赞美的态度截然不同。当英美人对我们的赞美遭到拒绝或否认时,他们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这种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4.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词汇、习语、谚语等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汉语相比,有些是文化内涵截然不同,有些是褒贬意义的取舍不同,有些则是文化内涵的外延不同,如果学生不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他就不知道该词的意义。如汉语中常用“狗腿子”、“狗仗人势”来表示贬义,而在西方国家,dog往往隐含褒意,并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于是人们常说:Youarealuckydog(你真幸运);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二、文化渗透的渠道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通过词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

在任何一种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可谓举足轻重,各语言中的词汇都具有和本族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两个文化群体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同,冲突与误解是难以避免的。如中国人表示嫉妒用“眼红”,而英美人却用“green-eyed”;我们说一个人“力大如牛”,而英语中却用“asstrongasahorse”……因而学习英语当中只把单词按字面意义串起来,而不管其文化,有时是行不通的。

2.通过日常用语进行文化渗透

通过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可将文化在称呼、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辞别、谈话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的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对话、情景表演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方面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差异无所不在。

3.通过课文的语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

通过课文的语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英语强调的是分析思维,强调句子之间的成分关系,充分依赖关系词来表情达意;而汉语倾向于整体思维,在能理解成份之间关系的前提下不再需要通过形式手段来表示这些关系。从语篇结构上看,绝大多数英语语篇都运用了演绎法,第一段揭示全文主题,每段第一句提示本段主题,然后展开来说明主题句;而汉语语篇中多用归纳法。这种差异可以以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民族思维方式来加以说明,这样对学生学习英语是大有帮助的。

4.通过非言语交际进行文化渗透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包括肢体语言,主要有体态、手势、面部表情等。语言教学不能缺少非语言交际的教学。非语言交际中也包含着重要的文化因素,如果不理解就会造成运用不当,使谈话的双方感到尴尬,有时甚至会引起麻烦的后果。如在表示“到这里来”时,中国人常伸出手,手心向下,四指上下摆动,作招呼状;而英美人则伸出手,手心向下,只用食指向上下摆动。如果中国人用这种方式来招呼英美人,会使他们感觉到非常滑稽。还有表示“OK”的手势在非洲南部则是一个不文明的动作。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让他们了解一定的英美文化。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才能为学生理解语言、理解文化进而很好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