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施工中锤击预制管桩的质量监理要点与常见问题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建筑基础施工中锤击预制管桩的质量监理要点与常见问题处理

杨虎

杨虎

广东建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基础施工中锤击预制管桩的质量监理要点与常见问题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基础施工;锤击预制管桩;质量监理要点;常见问题处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同时,由于受勘察、设计、施工、桩的制作等因素影响,常遇到诸如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桩位偏移过大、接缝脱开、断桩等质量问题。如何保证管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从监理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对建筑基础施工中锤击预制管桩的质量监理要点与常见问题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施打准备阶段的监理要点

首先,熟悉施工图纸,组织图纸会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审核重点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现场邻近建筑物基础和管线情况及施打位置是否有地下管线等障碍物,注意场地的条件是否会对周围建构筑物、管线产生影响,桩机行走路线图表示的打桩顺序是否符合规程或施工工艺要求等;审核施工单位施工前的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资料,认真核查桩机备案证是否有效,桩基施工单位资质,桩机操作人员,电工、焊工是否持证上岗;审查管桩接桩配置方案是否合理,会同施工单位认真复核轴线及桩位,避免过多截桩或送桩深度过深的现象发生。其次检查进场桩管合格证,桩身的外观质量,型号和桩尖的种类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及时记录签证进场管桩规格数量,有利于控制进场管桩的质量,也可通过对打桩记录、进场数量的汇总及剩余的桩管规格、数量的汇总,复核工程量。

三、施打过程中的质量监理要点

首先,在正式打桩前要进行试桩,按不小于1%工程桩数量且不小于3根进行试打桩,试桩时甲方、监理、设计、勘查、施工、政府监督部门均应到场,完成后各方应对“试桩记录表GD2301013”内容进行检查签认,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减轻对邻近已完桩基的破坏和桩入土后相互挤压。应该根据邻近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地质情况、桩距大小、布桩系数、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等综合考虑,同时又要兼顾施工方便。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比较有利,原则上应从基础的中间位置开始向四周推进,同时要加强位移观测,避免桩位位移。

其次,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并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指出以及做好旁站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测桩身的垂直度,采用2台J2经纬仪90°正交控制,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交角)。第一节桩入土时应边打边观测垂直度,随时进行调整。但一般在入土4m以上时,不再进行调整,以保护桩身。锤击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允许偏差的掌控。1)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2)桩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值为:①单排或双排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偏差为100mm,沿平行轴线方向的偏差为150mm;②承台桩数为2~4根时的偏差为100mm;5~16根时周边桩偏差为100mm,中间桩偏差为d/3或150mm两者中较大值;多于16根周边桩偏差为150mm,中间桩偏差为d/2;③单柱下的单桩的桩中心允许偏差为80mm。同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引测现场水准点,并加以保护。要求总包单位落实整理场地的标高控制网络,打桩单位则落实各单位工程的水准控制点。标高原则上应逐根复测,标高测量应从水准点返测,尽量减少隆土影响,必要时要求超送5cm,以利后期施工。

四、终桩验收阶段的质量监控要点

首先,施工单位应完善好施工资料,包括桩位编号图,桩机行走路线图,每根桩的打桩记录,桩的节数,每节长度,每米锤击数,总锤击数,最后一米锤击数,最后三阵锤贯入度、试桩签证等原始记录,收集材料出厂合格证,签认工程材料进场报审表。其次,对施工完毕的桩应根据有关规定,采用堆载静载荷试验和反射波法(小应变)。通过静载荷试验检验设计假设同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具体检测数量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静载试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利用平台堆载承受加载反力,堆载重心必须和桩的加载中心相一致,其堆载重量必须是试验反力的1.1倍以上。堆载平台的支承作用力必须在试验桩对土的作用的影响的范围以外(堆载平台的支承架与试桩之净距不应小于1.5m,且大于3d)。(2)测力表的精度应高于1%,变形测量仪表其自读值为0.01mm,且均经有关单位确定,并在计量有效期内。(3)沉桩至进行静载荷试验应有时间之隔,一般在黏性土中不应少于14d,在砂性土中不应少于7d。其他如加载、卸载方式、测读时间、终止条件等按《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0-1-90执行。桩检测合格后,编制桩基竣工图,整理有关的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桩基子分部验评,验评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打中常见问题处理

首先,断桩、焊接问题。施工过程中发现断桩、垂直度超偏过大、桩位偏差超标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断桩一般出现在贯入度突变时),桩位偏差检查,一般在管桩就位前,在桩心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地面钉两根距桩心等距约1/2桩径+1m的短钢筋,既可帮助桩准确就位,亦可在桩入土及打桩后粗略复核桩位偏差。接头焊接质量;二节桩的中心线偏差、端板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认真检查,确保接头符合规范要求。

其次,浮桩问题。锤击桩施工容易出现“浮桩”现象,必须引起施工和监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故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起边施工边监测,监理抽查、抽测的手段来控制“浮桩现象”,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对施工完毕的桩,立即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并作好记录;周围10~20m桩施工完成后,又进行一次测量,依次类推,多次测量,及时分析测量数据,判断有无“浮桩现象”。若出现“浮桩现象”,应对浮桩进行复打。

再次,偏位问题。偏位原因:测量误差或错误;土相互挤压而发生位移。预防措施:桩位测量应有三级复核制,竹签标位牢固准确,现场长时间离人后应重新复核,防止人为移动标位。正确安排打桩流程,避免采用一边倒的方向流程。送桩不宜过深,必要时应减少每天的压桩数量。

最后,持力层判断错误问题。打桩时应经常对比地质勘察报告对各层土的描述。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中密以上状态的砂层、卵石层和强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往往出现控制设计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因此,建议地勘单位能提供一定精度的桩端持力层的等深线图。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管桩的施工隐蔽性高、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难,但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监理,我们有责任加深对现行规范、规程的理解和准确的执行。相信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在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后,桩基的质量和安全是有保证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S].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J793-20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