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要点,优化小说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找准切入要点,优化小说教学

李晓东

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524500

摘要:现时,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紧紧抓住“小说三要素”来进行教学,学生定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优化小说教学,就要找准切入要点。

关键词:小说教学切入要点教学模式

钱梦龙先生曾说过:“努力在每一篇文章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找到教学切入要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上的牛鼻子。因此,优化小说教学,就要找准切入要点。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从小说题目切入,激发阅读兴趣

“文之题,人之眼”,“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如能从小说题目入手,就能理解文本的主体和小说的内涵作铺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就是从小说题目入手。宁老师在检查了基础知识之后,就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就各抒己见,有的说“两面人”,有的说“穷人和富人”,有的说“狡诈多变的警官”……然后,宁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用‘变色龙’为题呢?”自然地引入文本内容。

宁老师的切入虽然简单、直接,但是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从写作背景切入,加深文本理解

“小说背景切入法”指的是通过对小说的作者或写作背景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消除学生对时代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教《最后一课》时,我从文章写作背景切入,设计了这样的导语: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体会韩麦尔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

因为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还没有那么广,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小说背景切入法就能够首先有效地保证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涵。

三、从文章线索切入,把握写作意图

文章线索作为贯穿全文主线,是文章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还是文本思路都有着某方面的内在联系。这些线索可作为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要点。因为能够通过一条便于把握且贯穿全文的线索,将小说内容完全贯穿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情节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关注小说的整体性,全面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这个人,虽然文中出现次数不多,但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因为“我”是全文叙述者与见证者的角色,把“我”作为线索,通过“我”的眼睛,来看待全家对于勒叔叔的贫富变化,以及社会上的人情冷暖。

因此,教师从文章的线索去切入教学要点,就能够更好地与作者的行文思路相吻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从关键词语切入,领会文章主旨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切入,反复去品读,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

例如《孔乙己》中付酒钱中的“排”字和“摸”字:排”字表现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爱在酒店卖弄自己——分文不少,是规矩人;而用“摸”字,一方面突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生活艰辛,另一方面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小说孔乙己前后遭遇命运之别。用一“排”、一“摸”就把孔乙己一生的痛苦、不幸和灾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五、从矛盾疑点切入,提高探究能力

在小说阅读时,学生往往会有许多疑惑不解的地方。这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也可以从学生的这些疑问切入,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孔乙己》中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去探究这句话背后的答案和深层内涵。在分析句子中,我们会发现“大约”和“的确”这两个词是相互矛盾的。“大约”表示猜测、可能的意思,因为没有人亲眼看到孔乙己的死;而“的确”表示肯定,是因为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生活于当时这样的悲惨社会,他最终的命运一定也是如此悲惨的。通过这些矛盾疑点切入,来分析孔乙己这样的结局,可以由此引出对孔乙己这一悲剧人物的更多问题。可以继续追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原因导致孔乙己必死?”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要点就是教学一篇小说的“突破口”。由此入手,带动对全篇的剖析、理解,能使小说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找到小说教学的“金钥匙”,去打开小说教学的“百宝箱”。

参考文献

[1]张伊丽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张红用背景资料丰富理解的天空[J].教育界,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