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

孙健

(绥化市北林区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分析组与参照组(n=40)。分析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参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性比较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096-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群体中,且具有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度较快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室性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针对性治疗,患者将会并发心力衰竭等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文章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临床实践研究明确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41岁~76岁之间,患者年龄均数为(58.98±4.31)岁,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分析组与参照组(n=40)。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静脉推注50mg利多卡因,给予1-4mg/min静脉维持剂量,基于患者的心率调节药物剂量,如果治疗无效,则可以将50mg利多卡因30min后静脉推注[1]。如果治疗有效则将1-2mg/min利多卡因维持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应用剂量需要在1h内≤300mg,24h内应用剂量≤1200mg,维持时间在48~72h之间[2]。

分析组采用胺碘酮治疗,150mg胺碘酮融入到生理盐水中稀释到20ml,静脉滴注10min内完成。而后将1mg/min胺碘酮维持静脉滴注,6h后胺碘酮剂量减少到0.5mg/min,一直到患者病情改善后停止静脉滴注。200mg胺碘酮口服,3次/d[3]。治疗1周后转变为2次/d,200mg/次;治疗2周后转变为1次/d,200mg/次。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患者室性早搏减少高于90%,短阵室速、成对室消失;改善:患者成对室减少高于80%,室性早搏减少6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数量+改善患者数量)&pide;总患者数量×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20.0统计学软作作为数据资料计算的方式,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予以表达;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形式表达,P<0.05则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中,显效15例,改善19例,无效6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分析组患者中,显效25例,改善14例,无效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参照组与分析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分析组患者中,发生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参照组患者中,发生低血压1例,浅静脉炎2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不但会对已经缺血的心肌造成较大影响,同时,随着心肌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展,会造成患者心功能快速恶化等不良问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影响。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半衰期较长的特点,能够对患者心房与心肌传导纤维中快钠离子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症状等。

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比较充分证明了胺碘酮在临床症状治疗中应用的价值。同时,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数据比较表明胺碘酮能够在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改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性比较显著,建议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宝健.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和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9(14):141-142.

[2]蒋达兴,丁继军.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16(24):1963-1980.

[3]向东贤.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25(18):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