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范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4

论“范儿”

戴蕾

戴蕾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吉林省长春市130022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范儿”的来源、发展以及发展原因做了简单的描写和分析,通过这样一个微观的个案研究,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地思考。在本文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尝试运用了诸如“层次理论”、“浅显理论”等比较小众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理论,这些理论来自应用语言学领域,但是我们认为对本体语言学的研究还是有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范儿发展原因探讨分析

“范儿”一词,现在看来,算不上新鲜,并且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打开时尚杂志,不同的穿衣搭配指南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打造风格各异的“韩范儿”、“欧美范儿”、“淑女范儿”、“文艺范儿”等等;2014的岁末,回顾这一年,媒体们盛赞习总书记领导下的改革走出了“中国范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相较于之前的第五版,最新版第六版收录了“范儿”的词条,在理论和规范方面对这一词的地位和价值做出了肯定。而在查阅了相关学术论文后,我们发现,对于“范儿”一词的阐述并不多,学术性不是很强。在本篇论文中,我们试图对“范儿”一词的来源、发展以及发展原因做一简单地分析。通过这一“个案”来推断预测一些从方言或者行话中进入人们日常交际生活的词语的发展轨迹。

一、“范儿”的来源

(一)戏曲行话

“范儿”这个词在京剧等戏曲艺术中早已存在。在《京剧知识词典》中收录了“范儿”的词条:表演某个具有技巧性的舞蹈身段和翻跌动作时的理想精神状态。即在动作纯熟(已熟练到形成生理学上的动力定型的程度,即使不特意想着动作要领,也能自然体现,使动作准确无误)、信心充分(不论动作难度多大也不胆怯)、精神集中(除了做好动作外别无杂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既专心致志又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某项技巧性的动作或者演唱前的准备状态称为“起范儿”;若对技巧要领掌握不牢固而在现场出现差错称为“晃范儿”或“恍范儿”。如:

1)一度挑过班的姑娘抬手动脚都找不准范儿。几乎不知怎样演了。

——张慧《小白玉霜的艺术道路和风格漫谈》

2)表演《智取威虎山》的两个小朋友李泽琳和彭天齐,无论是唱腔上还是动作上都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稳重,小小年纪已然就有大家风范,一招一式“范儿”十足。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2月5日

以上两则语料都出自谈论戏曲艺术的文章。姑娘找不准范儿,是说这个曾经在戏班子里挑大梁的姑娘现在抬手动脚常常“晃范儿”,在技术要领上频频出错;而在《智取威虎山》中的两个小朋友,所有动作技术要领都很到位,已然达到了戏曲中对“范儿”的要求。

(二)方言词语

在不同的方言词典中,有的认为“范儿”一词来源于冀鲁官话,有的则认为来源于北京方言,无论哪一种说法,从更大的方面来看,“范儿”一词应该来源于北方方言区。在北京方言中,“范儿”亦称“份儿”。我们先来看一看关于“份儿”的解释:《北京土语辞典》中对于“份儿”一词的解释有:“指地位、身份。如:

3)“在够份儿啦,就骄傲起来了。”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有:“a(名)资格、身份。北京官话;b(名)分量。官话。c(形)神气,有派头。北京官话。如:

4)“他的份儿可不小。”

5)“他的公社会计一职,比自己的空头模范知青有来头,有份儿多了。”

6)“瞧他多份儿!”

通过对“范儿”的同义词“份儿”的解释,我们已经能看出在北京话中“范儿”的含义。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对于“范儿”的解释为:(名)一定规范,冀鲁官话。

通过以上解释和语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北京方言中,“范儿”一词无论是用如形容词或者名词,除去“分量”这一解释,其他的解释都和一个人的身份、做派等相关。而关于“分量”的这一解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同样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有关:因为有了资格和身份,一个人会变得有分量。用北京话说,即为“有范儿”或者“有份儿”。

我们对“范儿”的两个来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戏曲行话还是北方方言词语,“范儿”一词始终和“规范”以及关乎个人身份地位或者做派的意思相关。从“范儿”这个词的表面构成来看,它应该是“范”的儿化,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断“范儿”的意思也应该由“范”演变而来。在这里,我们暂且不从古代汉语的角度对“范”一词做考据训诂的分析,仅仅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一看“范”一词的主要意思。在最新版(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范”的义项解释主要有:a(书)模子:钱范、铁范;b模范,好榜样:典范、规范、示范、范例;c范围:范畴、就范;d(书)限制:防范。从以上四个义项中,我们发现,a和b中的意思和戏曲行话以及北方方言中“范儿”的意思相近,我们是否可以推断“范儿”的这两个来源是从“范”这个字的义项a和义项b演变而来。而在下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范儿”一词从戏曲行话、北方方言中走出,沿着“范”义项a和义项b一路发展延伸。

二、“范儿”的发展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最新版(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相较于之前的第五版,已经将“范儿”作为一个词语录入,并对它做出如下解释:(口),(名),风格,做派,(多指好的)如:范儿正、有范儿。从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的增改来看,“范儿”一词的确已经进入了人们日常的交流表达,但是词典中所解释的意思以及所举的例子,显然还不能涵盖现实生活中“范儿”的多种表现样式,下面就对其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整理。

(一)“范儿”的单独使用

1.范儿单独使用的语料分析

7)为李沁请了四位老师传授茶道书法等,“贵养”成品,以至于李沁在汇报演出杜丽娘的时候,全场惊艳,不得不承认她见了世面开了眼的确是不一样了。

——人民网2013年4月29日

8)昨晚在某餐厅见面时,消瘦而木讷的犀利哥早已没有成名照中的“范儿”。

——人民网2010年6月12日

9)南京一位钢管舞教练看过视频后对记者表示,这位“钢管姐”绝对是专业人士,那动作,那范儿,舞龄至少三年以上,说不定更久,而且她肯定有表演经验。

——《扬子晚报》2010年6月7日

10)“费老师原来是深沉,现在是深度,名人都是这个范儿的!”

——电视剧《手机》台词

11)但是,大京望村所在上级党委政府“城乡一体化”试点里,“顺民心依民意”的内核、依法讲道理的谱子,真还是一个“范儿”一个理念一种有效实践。

——人民网2014年5月21日

在句子七中,“范儿”一词指的是李沁在开阔视野后,诠释杜丽娘这一角色时所流露出的韵致,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而八句的“犀利哥”木讷消瘦,成名之时的做派已然烟消云散;九句中“钢管姐”范儿,则指的是她在跳舞时的一招一式每个动作都极其到位;十句中费老师的“范儿”是人在成名之后的种种独特做派和风格;最后一句中的“范儿”显然指的是大京望村办事风格的特点。

2.“范儿”单独使用的理论分析

通过上面的语料我们可以看到,“范儿”如果单独使用,可以看做一个名词,可以受代词“那”、“这个”等修饰,还可以受数量短语“一个”等的修饰。“范儿”的含义与其所处的语境密切相关,多表示一个人的做派、风格,或者一件事的特征、特点。联系在上文所中所阐述的有关“范儿”的来源,我们发现,“范儿”在单独使用时的意思和其在戏曲行话、北方方言中意思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它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又被赋予了具体的、不同的含义。于根元、陈章太先生曾提出人类语言是开放的梯形结构,这个结构的底层比较稳定,越往上走越活跃,语言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喷泉现象”。底层的能产性大,上部的比较能反映全息。结合上述具体语料,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范儿”一词的基本意义还是极其稳定的,这对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在与众多其他词语搭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表层结构以及里层意义都至关重要。

(二)副词+“范儿”

12)他们戴着霹雳手套,下穿黑色萝卜裤,脚蹬黑色回力鞋,特范儿地跳“擦玻璃”。——《法制日报》2014年11月15日

13)别以为帽衫不能搭裙子哦,这款与半裙的搭配是不是也很范儿呢?

——搜狐网2014年3月28日

14)这么穿虽不范儿,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某网络论坛

15)现在,姜文为了《太阳》也不范儿了,一个跟头跳到媒体前面,给自己做宣传来了,一时间各大杂志,报纸,电视台,甚至是网络媒体都开始大篇幅的报道姜文和他的太阳。

——某网络论坛

在来自《法制日报》的语料中,“他们”的“范儿”指的是所穿戴的衣物和所跳的“擦玻璃”很是搭配——一招一式都煞有介事;而帽衫和裙子的搭配是很有“范儿”,可以理解为很有感觉、很有特点,别有一番味道;而来自两条论坛上的“不范儿”则为没感觉、没特点。综合以上四条语料,我们发现“范儿”也可以受程度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的修饰,但是我们认为不可以将“范儿”一词理解为形容词,因为能够修饰它的程度副词是极其有限的,并且“范儿”在受否定副词修饰时,其使用环境是在用语极其随便的网络论坛中。而在受副词修饰时,意思和它单独使用时情况大致相同:在具体的语境中,“范儿”一词被诠释成不同的人或事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范儿”一词还是蓬勃发展的状态中,它的运动特征极其明显。虽然不是形容词,但是它已经具备了形容词的某些因素。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文中还会详谈。

(三)形容词+“范儿”

16)注重细节,保持自己的优雅范儿,不是“姿整”,而是对自己负责,乃至对自己的子女负责。

——羊城晚报2008年6月22日

17)蒋梦婕:我和黛玉都有“文艺范儿”。

——《北京纪事》2010年09期)

18)桂林路的衣服都很有潮范儿,只有走在时尚前沿的人才能驾驭。

——笔者某同学

19)郁儿穿上这条白色镂空蕾丝裙让人眼前一亮!大家都觉得很有古典范儿。

——某作家作品

“范儿”受形容词修饰后,“范儿”本身的含义(即:我们在上文中所讨论过的“某人或某事具有某种风格、特点”的意思)被弱化,有词缀化的倾向(这一点,在下文“范儿”受名词修饰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而形容词所具有的特征被凸显出来。“优雅范儿”即为“优雅的样子”、“文艺范儿”为“文艺的样子”、“古典范儿”为“古典的样子。形容词和“范儿”的中间可以插入一个助词“的”,它们的结合还不紧密,还停留在表层的叠加上。形容词和“范儿”的搭配具有极高的能产性。例如:可爱范儿、甜美范儿、清新范儿等等。

(四)名词+“范儿”

1.关于“名词+范儿”结构中的名词分析

20)在这场“名媛会”上,老外们的身上都留着一些中国元素,展示出一些“中国范儿”来。

——无锡新周刊2013年4月23日

21)相比法兰西式的风流浪漫以及美利坚式的铺张俗丽,英范儿是一种貌似低调实则冷艳的老式做派。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3月22日

22)台湾明华园的人每回出现都是腰笔挺笔挺的,不像唱传统歌仔戏的,倒有明星范儿,全体团员的脸上都像写着一句话“我们当然是受欢迎的”。

——《都市快报》2007年11月14日

23)中关村皇冠假日,品味国际范儿。

——《中关村》2010年03期)

24)作为走进国际的中国一线女星范冰冰,走过红毯时信心满满。媒体评价她具有天生的女王范儿。

——某时尚杂志

“范儿”在受名词修饰时,它的词缀化倾向更为明显,在“名词+范儿”的组合中,“范儿”本为名词,名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并不符合汉语的常规用法,在名词前的修饰成分,形容词具有很大的使用惯性,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一反常的结构中,“范儿”前面的名词不同于其他的名词,他们具有某些自己典型的特征。例如:“中国范儿”中的“中国”,结合语境,一定是具有很多例如中国结、盘发、旗袍等等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征;“明星范儿”中的明星,也具有在舞台上落落大方、收放自如等的特点。例句中的其他名词也同样,在次就不做赘述。

徐通锵、叶蜚声先生曾经提出,如果说词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词义的组合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组合中的词义往往会增添词汇中的词所缺少的特征。两位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注意到了词语搭配前后的变化,那么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对这一理论做一简单的改动:“组合中的词义不仅会增加,而且会凸显词汇中的词所缺少的、之前被隐没的某些特征。

2.关于“名词+范儿”结构凝固性分析

在名词和“范儿”的结合中,有的已经不仅可以在中间插入结构助词“的”,还可以变换为“像什么什么的样子”。例如:明星范儿:明星的范儿,像明星一样的范儿;女王范儿:女王的范儿,像女王一样的范儿。虽然这两个例子中,两种变换皆可,但是我们认为后一种形式的变换更为妥帖和准确。后一种的变换表明两者之间结合的更为紧密,已然不是表层语义的简单组合和叠加,类似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黄金项链与黄金时间;豆腐渣饲料和豆腐渣工程。很显然,在后一个结构中名词和修饰性成分之间不能简单的插入助词“的”,而应变换为“像黄金一样的时间”、“像豆腐渣一样的工程”。这样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后者的结合更为紧密。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也的确如此。同理,像“女王范儿”、“明星范儿”等结构,也有逐渐变为凝固结构的倾向,让我们在它们的发展中拭目以待。

三、“范儿”发展的动因分析

(一)语义层面:“范儿”基本含义的稳固性

从以上的众多语料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范儿”的起源,还是“范儿”后来的发展,其最初的意思“某人或某事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做派”,始终没有发生动摇和改变。正是由于“范儿”基本含义的稳固性和鲜明性,才使得“范儿”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巨大的能产性。结合于根元先生的层次理论,我们认为,因为“范儿”作为底层的词语含义是简单而稳定的,所以越往上走,在它副词、形容词、名词的结合过程中,则愈加活跃。不同的是“范儿”一词的含义是强化还是弱化的关系。尽管“范儿”是一个意思相对单一的词语,可能在和其他众多的多义词比起来,它的能产性、结构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它的单义的相对稳固性,则为它创造了一个相对“弹性的空间”:在与其他结构的结合中,弱化或者强化本身的含义,从而实现了“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诠释了语言的动态性。

(二)语用层面:方言、儿化的影响

“范儿”一词的来源之一是北方方言中的北京方言,北方方言区是我国七大方言区中使用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方言区,而北京话则在中国的众多方言中具有独特的位置,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范儿”的流行和推广的容易程度则不言而喻。我们的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需要新词语不断的去描写来反映我们认知的进步。在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范儿”的传播更为迅速。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由于新奇原则的作用,“范儿”与一些时尚热词搭配,反映了我们追求时尚,积极展现个人风度的心理。

此外,一些词“儿化”的部分原因是使用频率较高,例如:“石子”、“棋子”中的“子”。“范儿”形式上作为“范”的儿化,我们不否认“范”的使用频率高以及韵律句法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使用中变为“范儿”,(只是后来这个词单独具有了其他的意思)而也是由于它的儿化,反过来促进了使用频率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它的推广和传播。而儿化音所特有的轻松活泼、俏皮诙谐等特征能更多地承载我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情态,词虽简单,含义丰富,符合经济原则,因此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傅及斯.从“范儿”说起[J].咬文嚼字,2010,10.

[2]高爱军,傅民.北京话词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李小雪.论“范儿”结构[J].语文学刊,2009,11:80—83.

[5]沈中平.说流行语“范儿”[J].阅读与写作,2010,10:3—4.

[6]滕菲.试析新兴词语模“**范儿”的特征[J].文教资料,2012,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