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骨干现状调查与重症监护知识培训需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护理骨干现状调查与重症监护知识培训需求分析

周芝

(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调查三甲医院护理骨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和目前的培训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能力。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闭卷考核形式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89名临床护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完全掌握专科重症护理知识的仅为10.1%,表示临床重症患者护理培训处于需要水平。结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重症患者护理方面的知识欠缺,急需加强培训,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能力。

关键词:护理骨干;现状调查;培训需求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危重医学在我国开始起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医院纷纷建立ICU[1]。重症患者监护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同时需要使用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这要求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护士条例》的颁布,已经将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到了一个法制化层面[2]。只有不断加强对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培训,才能使重症监护岗位的护理人员去适应飞速发展的急救医学的要求,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可直接反映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及综合救治能力。为此,通过调查本院护理骨干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探讨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对重症监护知识的培训需求,为日后医院拟定系统的、科学的培训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本院89名各临床科室推荐护理骨干进行调查,其中女性88名,男性1名。发放问卷89份,收回89份,有效率为100﹪.

1.2方法

由本院护理部将各临床推荐护理骨干集中填写调查问卷和闭卷考核,并予以指导语,为保护参加者的隐私,所有问卷均放入单独的大信封中,回收后由研究者保存,并保证所有回收资料仅供研究者本人查阅。加强监考力度,杜绝互相抄袭闭卷部分答案,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1.3调查工具及判定标准

调查包括年龄,护龄,职称,参加ICU培训时间和自评工作能力等。从病情监测和生化监测、配合抢救与实施抢救方面和临床为重患者常用护理措施等几个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闭卷考核。主要调查对象对重症患者护理培训的需求、认知行为和目前工作的最大障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结果见表2.1。

3讨论

3.1重症监护知识培训现状

澳大利亚学者Aitken等对澳大利亚大学危重症护理教育研究中指出澳大利亚危重症护理教育参差不齐,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和标准多样化[3]。同样,本调查研究显示本组护士曾接受过重症护理培训的占67.4﹪,其中培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含一个月)的仅40.5﹪,对临床常用重症患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显示:动脉血气采集、压疮评估、格拉斯评分等知识掌握较好;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化指标检测中,仍有小部分护士不了解危急值和上报标准;CVP的测量方面,ICU和有监护病房科室的护士答对率较高;呼吸机的应用指针方面,护士仍不能准确的判断,过多依赖医生的指导;除颤仪的使用考核中,电压选择这个知识点上,25﹪的护士的知识点没有更新,答的是2005年美国AHA/ACC制定的点击复律操作指南前的标准;院感知识方面,仍有29.8﹪的护士不清楚何为医院感染爆发现象。常用技能操作中的细节知识点考核也欠熟悉,如气管导管护理和CPR的实施,答对率为67﹪和66﹪;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掌程度为48.9﹪,表明,护士对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较熟知,而理论基础不扎实,了解其药理作用,但忽略了常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心电图的识别方面是最不理想的,答对率仅为22﹪,护士对心电图方面的知识严重欠缺。

3.2重症监护培训需求分析

认为目前完全掌握本专科重症患者护理知识的为9人,仅占10.1﹪,仍有12.3﹪的护士认为自己小部分掌握本专科重症患者护理知识,表明护士对重症患者护理方面的知识严重欠缺,急需加强培训;75.5﹪的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重症监护护理知识培训,表明很大部分护士认为需要不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点。获得临床护理知识的途径,89.4﹪的护士仍使用传统的同事经验交流的方法,此方法较局限、知识更新慢、主观意识过强缺少客观证据,不利于循证护理的实施。

4小结

4.1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培训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院重症监护岗位的护理人员,实行相对固定的混岗排班,大部分还没有拿到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书,除部分护理人员到外进修学习外,大多数人员都是直接参加工作后选派到重症监护岗位工作的护理人员,致使这些岗位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业务能力强弱不一。因此,探索一个适宜的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法,尽快提高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能力。

4.2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2.1制定重症监护护理岗位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

为了确保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使培训内容能切实提高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我们通过调研评估本院现有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相关培训需求,并结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对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要求,制定了我院重症监护护理人员2年的系统培训方案。方案及时反映了现代重症监护学科和护理实践的水平,有符合重症监护学科发展趋势和要求[4],确保了培训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方案共分三期,即素质教育期、系统培训期、提高期。每期主要内容有目标、重症监护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ICU常用护理技能,如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技能、效能检测等。以第一期素质教育期为例:目标1:具备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目标2:熟练掌握重症监护岗位最基本的护理技能。目标3:熟悉急救方面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内容涉及重症监护岗位的急救护理知识,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评估,基本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演练考核、效果评价。每季集中理论考试一次,每月边培训边技能考核一项。方案形成后下发到各重症监护岗位,组织4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一起学习讨论,在广泛征求护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让大家在共同认可的基础上组织实施。

4.2.2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实施

4.2.2.1确定培训方式

重症监护岗位的护理人员培训由护理部直接管理。为了保证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培训方案的有效实施,护理部选派一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及综合素质能被大家认可的护士长任组长,各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任副组长,并在这些岗位的护理人员中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本科2年以上)、有过进修经历,并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让其承担授课任务。每季由组长按培训方案策划培训内容,副组长协助组织涉及到本科人员的授课安排及技能培训安排。

4.2.2.2实施培训内容

培训计划的实施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十分重要,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易被护理人员接受[5]。为此,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内容有急危重症理论知识讲座、病例讨论报告、护理会诊后的问题讨论。授课前有目标要求,授课后留复习重点。理论授课每两周集中进行一次。授课人员由组长和副组长共同选派,授课内容按培训方案进行,授课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做到边理论培训与边实际考核,注重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培训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作用。

4.2.2.3建立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考核档案、

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考核档案,是考核护理人员的客观依据。我们将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考核分三部分,即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5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40﹪,授课能力评价占总成绩的10﹪.每季培训内容要点纳入每季度院内培训的理论考试范围内,每月进行一项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由护理部成员、组长、副组长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边培训边实际考核。授课能力评价,每次授课后由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按自制评分表内容给授课者进行评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授课能力评价,有护理部进行统一管理,成绩记录在册。每季将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个人及科室都及时了解自己的培训结果及在整个学习小组中的位次,使培训结果对成绩好的护理人员是一种激励,对成绩差的是一种鞭策,督促科室重视和个人不断努力。同时,我们将考试成绩作为一项硬性指标,与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职称聘任、年终评先选优挂钩,用激励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主动性。

4.3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培训成效

4.3.1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能力的前提基础[6]。重症监护岗位人员的集中培训,使具有一定资质的护理骨干都有承担授课任务的机会。轮流授课既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新信息,学习新知识,也能在团队中创造竞争氛围,使每名护理骨干都能展示自己的实力,都在认真准备自己的课件、查找资料中得到了学习与提高。很多人体会到过去未掌握或模糊不清的知识点通过准备课件的过程弄清楚了,授课的过程确实是学习过程的提高过程。同时,通过这种特殊的培训,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教学意识和潜能,也使授课者的教学思维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互相交流的竞争压力也起到了团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自主学习作用,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对团队之间的其他护理人员也是个影响和带动,同时也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重症监护人才奠定了基础,因而调动了大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3.2通过知识共享,促进了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在知识更新

重症监护岗位的护理人员在一起交流学习,使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能将在其他医院学到的服务理念、新业务、新技术传达到重症监护岗位的每名护理人员中,实现了知识共享。同时,大家在交流中查阅资料,也让护理人员对重症监护的最新护理专业动态有所了解,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与努力方向。如灾害救治的相关知识,是大家通过网上的相关资料查询才获得的新知识,通过学习培训,大家从理性上有了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熟悉。同时也启发护理人员不断地探索,与时俱进,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与科研意识。

4.3.3利于培养实用型重症监护人才

重症监护学习小组人员采取边理论集中授课,边动手操作培训形式,并相互切磋技能,大大提高了小组人员知识运用的能力。

4.3.4有利于重症监护团队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集中系统培训,使大家对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急危重症的监护抢救技能都有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效地避免了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到位的现象。团队之间理论授课能力展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都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影响和激励的动力,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竞争的压力和潜在的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学习。

总之,重症监护岗位护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院内一种横向的培训方式,将当前的需要与长远的需要相结合,长期的坚持下去,会使重症监护团队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我院护士重症监护护理知识培训处于急需水平,培训需有针对性的进行,需要针对护士平时工作中常用却易忽视的问题进行,加强操作细节培训,注重细节护理,同时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强化理论记忆。注意重视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以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培刚,黄勇,吴琨等.首次全国ICU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166-168.

[2]殷桂霞,薛小玲,孙志敏,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实践与效果.中国护理管理,2006,6(12):22-24.

[3]AitkenLM.persityofcriticalcarenursingeducationinAustralianniversities[J].AustCritCare,2006,19(2):46-52.

[4]于红艳,庄增美.论如何培养与激发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64-65.

[5]杨苹.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中国护理管理.2008.8(5):13-15.

[6]肖柳红,钟华荪.层级培训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