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吴丽菊

吴丽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乳房外科11病区21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323-0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乳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将68例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充分体会到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的使用,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等术后并发症,并最大限度做到使患者一般生活自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病人的满意率。

【关键词】塞丁格技术picc乳腺癌化疗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方法。患者术后长期的化疗,易造成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静脉炎及周围组织损伤,严重者出现溃烂和坏死。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Picc是指经外周血管行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从而能明显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损伤。Picc导管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腔柔软,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管留置时间长,且此操作由护士自行完成,使用方便,保证了化疗及时安全的完成。由于乳腺癌患者手术侧肢体不能行静脉穿刺,减少了静脉的选择性,再者有些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差,因此传统的picc置管选用的14G的穿刺针在肘关节下置管会使操作时难度增加。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的穿刺针由14G改为20G,置管部位由肘关节下移到肘关节上,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因此,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选自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68例乳癌术后化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年龄,疾病、文化程度、化疗疗程,血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应用

2.1穿刺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使其明白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并签属知情同意书。教会病人操作中配合动作——转头。注意患者保暖。

2.2物品选择选用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picc导管套件,(picc导管规格为4Fr,长度60厘米),14G穿刺针,穿刺包,消毒物品,无菌手套,注射器,9546贴膜,无缝胶布,弹力绷带,皮尺,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无菌手术衣,无菌治疗巾。改良塞丁格技术另准备微插管鞘套件,20G穿刺针。

2.3血管选择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局部静脉条件及日常活动的需求选择条件较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常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它的管径粗且直,静脉瓣少,与所注入的深静脉间几乎无角度。

2.4穿刺置管

2.4.1传统picc置管:协助患者戴口罩,取平卧位,手臂外展成90度,暴露穿刺部位。拿卷尺测量置入长度(从预穿刺点开始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同时测量上臂围。穿刺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建立无菌区,消毒穿刺点,范围是穿刺点上下各10CM以上,两侧到整个手臂。打开picc穿刺套件,按顺序摆放好,注射器抽生理盐水预冲洗导管内部,连接器及肝素帽,浸润导管外部,使其浸泡在生理盐水中,扎止血带,从穿刺点以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1-2MM,固定针芯,推进外插管鞘,松止血带,左手按压远端血管,右手撤出针芯,以左手固定插管鞘,右手将导管沿插管鞘置入10-15CM时,嘱患者转头,尽量使下颌贴近肩关节,以免导管误插至颈静脉,送管至预定长度后,撤出插管鞘,抽回血并冲洗导管,撤出导丝。修剪导管,装接器,再次抽血,冲洗导管,正压封管,用思乐扣固定,贴贴膜。患者拍X线确定导管位置。

2.4.2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协助患者戴口罩,取平卧位,手臂外展成90度,暴露穿刺部位。拿卷尺测量置入长度(从预穿刺点开始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同时测量上臂围。穿刺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消毒穿刺侧肢体,建立无菌区。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确定穿刺点,在摸有手感的血管下2CM处进针,见回血再平行进针2MM,送套管,松止血带,撤出针芯,送导丝。导丝外露10-15CM,(一定要留10-15CM的导丝末端在体外,以免导丝完全缩入血管内)。在穿刺点旁注射2%利多卡因0.2-0.3ML局部麻醉,准备picc导管,解剖刀沿导丝上方与导丝平行的角度用刀尖极其轻微的刺入表皮,扩大穿刺点[2]。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送入,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通过插管鞘置入picc导管至10-15CM时,嘱病人转头,尽量使下颌靠近肩关节,以免导管误入至颈静脉,插至预测长度后抽回血,冲洗导管,撤出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再次检查抽回血,冲洗导管,用思乐扣固定导管,并用9546敷料粘贴。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拍X线确定导管位置。

2.5导管的观察与维护置管后每日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导管外露长度有无变化。如有渗血或敷料潮湿松动,应及时更换。置管24小时内更换敷料一次,以后每周维护一次。维护时,将清洁治疗巾放于患者手臂下,戴手套,揭除导管贴膜,酒精棉球或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待干(不触及导管及针眼处),取下肝素帽,酒精棉球包裹接头处来回擦拭15秒,更换肝素帽,2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大于贴膜覆盖范围,待干,贴贴膜,固定导管。

2.6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管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中,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经统计软件处理后x2=4.221,p=o.o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能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3.2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比较(例)见表2

表2中,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经统计软件处理后x2=19.059,p=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其术后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picc。

4携管注意事项

因患者化疗间歇期携管出院,应告之患者携管的注意事项:可从事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如厕,洗漱等。但应避免提过重物品(不超过2公斤)。不能用穿刺侧手臂引体向上,打球,举哑铃等动作。能淋浴,但不能游泳,淋浴时用保鲜膜封住穿刺点,上下两端用牛筋固定。不穿过紧衣袖,适当抬高手臂,避免受压,指导患者做握拳动作,促进静脉回流。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一旦出现敷料潮湿,应当立即来院更换。

5结论

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在穿刺时使用20G针,针细,血管占位少,细针对局部血管损伤小,不易形成血肿[3],并用导丝及扩张器渐推送入导管,避免盲目穿刺。穿刺方法虽复杂,但血管较细时仍可尝试放置,小血管成功率也较高。与传统picc相比,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术后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同时,避免各类药物对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和损伤,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因此,在乳癌术后患者静脉选择较少的情况下,其意义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2]陈影洁,陈春贤,简黎等.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3]吴玲,雍群,倪明珠.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学杂志,2009,24(7)(综合版):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