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分析

阿依古力•,喀德

阿依古力•喀德

(新疆库车县第五小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只有通过教育者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小学生了解到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政策的原由,从小增强学生自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育;民族团结;维护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一、民族团结思想贯穿教育始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央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对民族团结的教育一直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对其做出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学教育体系稳步推进。国家曾发布《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中详细解释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即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反对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改造,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步入新世纪,教育部门加强对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牢固的民族团结思想。在小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教育宣传活动,使得民族团结这一重要思想深深植根于小学生心中。要继续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进步活动,鼓励小学生多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相互学习、交流,实现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民族团结的十分重视。随着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不断明确,针对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变得愈来愈重要。我国教育模式的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维护民族团结设定为小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从社会角度来讲,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所有公民都应该履行的义务,民族团结体现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小学生处于发育阶段,接受能力较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生活技能等多项改造。民族团结教育层次较高,是一般的素质教育不可代替的,因此我们要侧重于在小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科学教育,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谐。

二、配合民族团结教育设置教学课程

小学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性质属于德育范畴。在其课程安排上,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纳入其中。其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高年级和课外活动。每一个阶段安排10个课时,在课堂上组织班会学习、歌舞表演、民族知识讲座等活动以达到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在课外,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使其从中明白祖国统一和平的来之不易,要格外珍惜当前生活,并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将所有民族教育课程与小学的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要选择思想先进的任课教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学校也要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和继续教育。在教学中的教材也需要严格把关,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书籍进行使用和推广。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从一个试点起步,逐步向深化教学程度,扩大教学面,最终推广至全国的小学教学。整个推广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通过探索尝试和总结提高,最终能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才是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前进方向。现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各地的发展情况是不平衡的,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展现出了,而中部地区则刚刚起步,不大发达地区甚至尚未开始,有的地方在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上有待提高。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没有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形成正确认识,还存在模糊区域,针对此种情况,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性质、目的,促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全国所有地区和学校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各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质量。

三、推动民族团结教学的普及

在国家的整体利益要求下,推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式。随着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部门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迫切程度,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地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将国家标准与地区实际相结合,制定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普及进程。小学教师要寻找最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课程实施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己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提高学习能力,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结合德、智、体、美、劳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群体。

结束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率正在逐步提高,许多学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政策、教育都有切身感受。要借助有利条件,分析与综合的梳理民族团结教育的进程,将各关键要素整合进民族团结教育。

参考文献:

[1]蒙运芳.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J].广西民族研究,2010(4)。

[2]邵晓霞.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徐娇.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