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段彩红巫芳

段彩红巫芳

(宁夏血液中心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分析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从心理护理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将我中心新华街采血屋2016年的640名符合献血条件无偿献血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献血者在采用对照组常规献血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献血者运用心理护理,献血反应率明显降低。结论:在献血过程中,护士自身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养,针对不同群体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使他们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使献血过程顺利进行。

【关键词】献血者;护士;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69-02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对采血环境、采血人员的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引起生理、心理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征[1]。这对献血者积极献血的热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人通过对献血者认真观察研究,总结出了在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对献血者心理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帮助献血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从而使献血反应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本血液中心新华街采血屋符合献血要求的无偿献血者640人。

1.2方法

将640名无偿献血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等不同情况,通过观察、访谈等,将观察组的献血者心理活动进行评估,然后采用针对性、个体化的、启迪性原则对献血者展开心理护理[2],将心理护理措施恰当、灵活的应用到整个献血过程中。

2.心理护理措施

2.1献血前

首先采血人员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试:进入工作状态。要求现场工作人员要着装整洁,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齐。要加强献血前的科普宣传,将无偿献血知识进行普及。宣传无偿献血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讲解定期献血可适当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一次献血200ml~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尤其对初次参加献血的人,要减少他们对献血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告诉献血者献血前的注意事项。对于复次献血者,由于他们已经知道了解了献血知识,通过轻松愉悦的谈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以他们言传身教,影响感染身边的初次献血者,消除他们的疑虑。同时对于他们的献血行为给予表扬和感谢,增强他们献血的荣誉感。其间给予献血者饮用水、吃点点心,使其心情放松。

2.2献血中

采血护士要以良好的肢体语言给献血者以积极的心理暗示[3]。在采集血液时,护士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要以娴熟的操作技能给献血者以信任感,穿刺时要快而准,要求一针见血。避免过多穿刺给献血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操作护士要以亲切的目光平视献血者的面部,密切关注献血者的眼神,表情及其心理变化。谈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同时让其饮用水,分散献血者对采集血液的关注度,舒缓其心理压力[4]。以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引起献血反应。

2.3献血后

血液采集完成后,要求采血护士拔针,按压,弹力绷带包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动作干净利落。安排献血者在休息区休息15~2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能离开采血点,以免发生跌损伤。在此期间护士要随时观察献血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免影响其他献血者的情绪。直到症状消失,献血者完全平复后方能离开。并且在随后三天内护理人员电话随访该献血者有无其他不适。必须口头告知献血者4点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穿刺点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献血后24小时内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血站的联系方式,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或异常,请其及时联系血站工作人员[5]。献血者离开时对他们的献血行为再次的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让其携带血站献血宣传册,以便更详细的了解献血方面的知识。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

3.结果

经过对无偿献血者采用精细的心理护理,明显的降低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了献血者的好评,有效地保留和壮大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4.讨论

由于无偿献血宣传普及程度不高。面对社会不同的群体,人们知识层面不同,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不全面,容易产生误解献血有损身体的元气,容易得上传染病等,从而导致献血者产生畏惧心理,影响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心理学将护理学和心理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学的知识对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干预。疏导了献血者的心理压力,减少了献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对采血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素养。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以献血者为中心,恰当的用运表情动作、体态姿势、言语等有效地消除了献血者紧张、忧虑和恐惧的精神因素,使其献血反应性降低,从而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保证了血液质量,有效巩固了献血者队伍。

【参考文献】

[1]姬秀花.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全程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9.12(2):118.

[2]张俐.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7.

[3]梁光霞.心理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78-79.

[4]郝建华.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21(7):288-289.

[5]全血血液和血液制品[S].宁夏血液中心编制:卫生部办公厅公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印制,(20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