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生物化疗治疗甲状腺癌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同期生物化疗治疗甲状腺癌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李海东李勇

李海东李勇(武钢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目的探讨同期生物化疗治疗晚期甲状腺癌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晚期甲状腺癌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红外线治疗系统(深圳一体医疗公司生产,ETSPACEⅠ型),全麻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予以体表安装心电监护电极以及测温传感器,便于监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进而予以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定位治疗床架及真空气垫固定的基础上行CT定位扫描,扫描数据由网络传输至特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方案。同步放化疗第1周期应用每周方案:静脉推注阿霉素30~40mg/m2,第1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2d,28d后重复下一周期,一般21d为1周期。三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副反应情况,随访2年观察存活率。结果3个月同步放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50例病例中CR27例,PR15例,总有效率84%。患者一般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化疗前最低Karnofsky评定65分12例,最高分90分共15例,化疗后最低分70分仅2例,最高分90分共26例;50例患者中三个月同期化疗结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者10例,占20%,消化道副反应者如恶心呕吐者10例,占20%,明显腹痛腹泻者8例,占16%。从中性粒细胞情况看,0级27例,1级15例,2级6例,3级2例且通过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后没有影响正常治疗,4级0例。随访1年时,生活可基本自理者47例,3例为重度残疾和植物生存者,原因为多脏器衰竭者2例,复发者1例,存活率为100.00%;随访2年时,生活可基本自理者41例,比1年时新增死亡1例,原因为多脏器衰竭者,存活率为98.00%。随访1年时50例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为34例,占68.00%;而随访2年后,发现49例存活的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为42例,占85.71%,较之于随访1年时增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生物化疗治疗晚期甲状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小。

【关键词】同期生物化疗甲状腺癌副反应疗效存活率抑郁

【中图分类号】R73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033-02

甲状腺癌,即是指发生于甲状腺组织的癌变,据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来,本病是发病率年均增长6.2%,已成为年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尤多见于女性,其中已是女性所有恶性肿瘤中第5位的常见肿瘤,属于常见病、多发病[1],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我国对其治疗对以手术和化疗方案及放疗技术为主,近年均有所改进,但高危期甲状腺癌患者10年的长期生存率仍不超过80%[4],究其原因化疗后副反应应是其死亡率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运用同期生物化疗治疗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共计5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筛选

入组标准:①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②一般情况可预计生存期5年或以上;③无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检查异常;④所有患者自愿使用本方法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疗程不足两周期者;③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其他原因不能依照研究方案实施者;④与其他同类试验药物同用者;⑤有活动性感染或其他严重潜在感染者;⑥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消化性溃疡、不稳定糖尿病或使用皮质激素的其他禁忌证者;⑦明确诊断为精神病患者;⑧依从性差,中途退出治疗者。

经过上述标准,将自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运用同期生物化疗治疗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共计50例纳入研究。

1.2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50.9±5.5)岁;化疗原因:术后残留30例,其中肉眼残留者20例,镜下残留者10例,肿瘤晚期无法手术只能进行活检者20例;病理分型:未分化癌15例,腺癌18例,其中乳头状9例,滤泡状9例,髓样癌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5例;转移部位:腰椎、胸椎、肋股、四肢骨等均有多处转移。

1.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红外线治疗系统(深圳一体医疗公司生产,ETSPACEⅠ型),全麻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予以体表安装心电监护电极以及测温传感器,便于监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进而予以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

定位治疗床架及真空气垫固定的基础上行CT定位扫描,扫描数据由网络传输至特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方案。同步放化疗第1周期应用每周方案:

静脉推注阿霉素30~40mg/m2,第1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2d,28d后重复下一周期,一般21d为1周期[3]。

1.4疗效及毒性反应评定标准[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指肿瘤完全消失超过4周、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指肿瘤缩小50%以上不少于4周、稳定(stabledisease,SD):指肿瘤体积缩小不到50%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指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共四类,有效率=CR+PR;以RTOG(1992)分级标准评价中性粒细胞情况,分为0~4级。

1.5随访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6个月1次,除去因疾病死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脱失,随访中采用电话、E-MAIL、家访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存活率、并发症、情绪等方面进行记录,于随访时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

2结果

2.1疗效

3个月同步放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50例病例中CR27例,PR15例,总有效率84%。患者一般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化疗前最低Karnofsky评定65分12例,最高分90分共15例,化疗后最低分70分仅2例,最高分90分共26例。

2.2毒副反应

50例患者中三个月同期化疗结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者10例,占20%,消化道副反应者如恶心呕吐者10例,占20%,明显腹痛腹泻者8例,占16%。从中性粒细胞情况看,0级27例,1级15例,2级6例,3级2例且通过注射粒细胞刺激因子后没有影响正常治疗,4级0例,从而说明同期化疗的骨髓抑制较重。

2.3随访存活率情况

随访1年时,生活可基本自理者47例,3例为重度残疾和植物生存者,原因为多脏器衰竭者2例,复发者1例,存活率为100.00%;随访2年时,生活可基本自理者41例,比1年时新增死亡1例,原因为多脏器衰竭者,存活率为98.00%。具体结果见表1。

表1随访2年存活率情况

2.4随访情绪情况

随访1年时50例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为34例,占68.00%;而随访2年后,发现49例存活的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为42例,占85.71%,较之于随访1年时增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随访2年患者抑郁程度比较

注:与1年后比较,▲P<0.05。

3讨论

甲状腺癌作为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晚期多发生骨转移,可达平均44%左右,目前对其骨转移的治疗多为外放射及放射性核素的姑息性治疗,但其效果多局限性较大,且仅为止痛治疗[5]。已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化疗干预乳腺癌骨转移效果较好,患者5年生存率仅18.5%[6]。因此,探寻有效干预晚期甲状腺癌伴广泛骨转移的措施与方法,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甲状腺癌临床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及体征,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病变至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及发音、吞咽和呼吸困难[7]。体检时多见癌肿呈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不甚清楚。其中甲状腺乳头癌是其中最典型的亲淋巴型肿瘤,单或双侧癌均会首先并主要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研究报道证实:20%~90%的乳头状癌患者在诊断时即可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8],仅在后期才出现血行转移,然则而甲状腺滤泡状癌则主要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但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乳头状癌相似。因此,本病作为一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困难,治疗方法多样的恶性肿瘤,如何进行及时的诊断及针对性强、副反应小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同期生物化疗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作为强调治疗的针对性、特异性(靶向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在甲状腺癌晚期的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9],然研究亦发现,其对骨髓抑制较为较重,毒副作用大,本研究中对此进行侧重研究,从而证实其临床实践性,然而由于研究时间的局限性,未能增加随访的时间及病例数,进而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更好的解决患者疾苦。

参考文献

[1]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1版.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8.

[2]于洋,高明.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8(8):632~634.

[3]赵雪柠,叶萍,潘新良.晚期甲状腺癌累及喉、气管和食管的外科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5(3):260~262.

[4]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癌[D].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82.

[5]汤洁,蔡树模,黄啸,等.复发性乳腺癌的化放疗研究[J].肿瘤,2007,27(8):638-641.

[6]欧阳电,陈福进,魏茂文,等.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C].第八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论文,2005,242-243.

[7]谢静芳,黄映芳,邹海棠.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27(6):23-24.

[8]赵会新,康北生,付时伟.侵及气管的晚期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637.

[9]沈铿.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4(3):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