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改善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改善的临床研究

唐登馨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当中,患儿接受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后氧合指数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而分析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结果:分析组患儿接受治疗之后的氧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治疗而言,高频振荡通气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氧合指数;常频机械通气

在新生儿危重症当中,呼吸衰竭十分常见,且具有较高病死率[1]。在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常频机械通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措施,不过部分低氧血症患儿疾病具有一定顽固性,,仍面临着废气漏、高气道峰压等治疗矛盾[2]。HFOV这种方式以较高的通气频率低于或者接近解剖死腔量的潮气量,并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通气。给予呼吸衰竭新生儿辅助通气治疗十分必要,通过改善呼吸功能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3]。基于此,本院针对呼吸衰竭新生儿的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现做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5月—2018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新生儿当中选择52例呼吸衰竭患儿开展具体分析,此次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征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入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血气及体征均与《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相符合,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将合并气胸患儿、个人资料不全患儿、不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患儿、合并心肺疾病患儿、肝肾功能不全患儿排除在外。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及分析组,每组各26例对象。对照组男性患儿为15例,女性患儿11例,患儿胎龄为37—41周;分析组患儿当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2例,胎龄则为38—40周,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无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我院选择科迪娜呼吸机,结合患儿的病情与体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分析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所用设备为SLE5000高频振荡呼吸机,患儿的初始吸入氧浓度为60%—80%,振荡频率为11—15Hz,患儿通气成功之后,医护人员对相应参数以及振幅进行调整,患儿胸廓出现明显振动的时候需要停止操作,保证患儿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30—50mmHg之间,气流量设定在10—15L/min之间,且逐渐调低患儿吸入氧浓度[4]。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0h、6h、12h、24h和48h的氧气指数、吸入氧浓度和PaCO2/PaO2的氧合指数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需接受SPSS21.0软件包处理,患儿的计量资料表示为(),利用t值进行检验,若相关数据对比后结果显示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治疗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分析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注:比较于同时间的对照组,#P<0.05,*P<0.05

3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受到各种呼吸系统及其它系统疾病影响而引发的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是目前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更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如果患儿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患儿就很容易出现其它并发症,情况严重下甚至会发生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针对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

在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当中,常频机械通气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常频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儿恢复通气功能,但是部分新生儿可出现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常频机械通气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我院为呼吸衰竭新生儿选择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是利用低周期压力变化、小潮气量以及超生理呼吸频率的通气机理,对患儿进行辅助通气,确保患儿的肺泡在治疗后,短时间内快速均匀膨胀,提高患儿的肺部顺应性并且改善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高频振荡通气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吸气、呼气,增加患儿气体交换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改善其通气情况,从而保证氧合情况与通气效率得到改善。患儿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气体交换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持,且患儿不易出现肺部损伤等其他类型并发症。此外,高频振荡通气可以避免患儿的肺泡出现萎陷情况,且可以提高患儿动脉氧分压,帮助患儿肺部的二氧化碳快速排出体外,且不会形成较高的气道压,患儿恢复进程会较快,且这种治疗方式不会对患儿的肺泡气压以及心功能造成抑制,患儿的治疗安全性可以得到较好保障,进而改善其氧合指数。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儿入院后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通气治疗。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看出,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的氧合指数对比无任何差异,但分析组患儿治疗之后的氧合指数得到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这一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

结语:

在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临床通气治疗当中,高频振荡通气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患儿治疗后氧合指数可得到显著改善,该通气方式值得大范围实施。

参考文献:

[1]韩昌.高频振荡通气法与机械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6):88-90.

[2]申飞飞,郭飞,吴尤佳.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J].交通医学,2018,32(03):268-269+272.

[3]王倩.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6935+6937.

[4]李凡.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02):33-34.

[5]张矿召.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对呼吸衰竭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