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本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5

关于艺术的本质设计

郭杰

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身特征、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含蓄和隐蔽的,不能用简单直观的方式去认识,必须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逐步掌握其本质。去除了一切的虚伪和修饰,用原始的材质演绎着空间的戏剧性,用简单的元素构造着最有穿透力的冲击。用一种物质文明塑造一种精神文明。给心灵填满美学最深层的造诣。撰定本文的目的,并非为了挑战传统的美学理论或提出一种新的什么设计理念。作为一个从事建筑装饰业二十余年的设计师,笔者希冀通过对自己一些美学感悟的提出,可以使同行们从笔者的感悟中得到一点启迪和认同,算是抛砖引玉也好,算是笔者多年设计生涯一页总结也罢。

关键词:设计;本质;形式;更新沟通发现

一、什么是本质设计:

本质设计不是简单的将自然体照搬到室内之中,更不是不讲求设计的精致与造型的巧妙,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对设计语言的深化和概括;是一种纯化的唯美设计;是一种更完全和更具人性化的本位设计。

追根溯源,本质设计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必然的成因:

1)本质设计是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纵观美学进程,自二次大战结束后至六十年代,是当代艺术发展最具革命性的二十年,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出现了许多既非绘画也非雕塑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创作手段和新型建筑材料运用,大大超出了人们对艺术概念的通常理解,就连评论家也对艺术的界定各持已见。到六十年代末,艺术的主流逐渐形成简单的抽象主义表现形式。七十年代后,艺术家在寻求新的创作途径的同时也对艺术的本质不断提出质疑与挑战。艺术家们的目光经由对表面浮光掠影的追求,进化为对事物以及人类自身灵魂的探求与反思,现代艺术提升为艺术领域的主流。表面效果也由单纯的描绘自然形成,到提取、提炼出抽象自然物乃至心灵本源的图解。故此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室内设计,追随这种溯本求源、揭示事物本身固有特性并加以高度提炼的设计风格,便成为必然。

2)本质设计是技术、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告别了以个体劳动作为主要形式的手工作坊时代,随之到来的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工艺以惊人的速度飞跃般地前进着。在室内设计领域,人们将目光由单纯的,以展现对自然表面细腻的模拟手法,转换成以简约的,对人文深刻探究的表现手法。波普艺术在美国的风行说明现代工业社会中商业文化的巨大威力,它几乎是以广告的形式与设计手法,将艺术变得通俗化。它的出现是对50年代唯我独尊的抽象主义表现形式的直接挑战。理性、冷静的简约风格是这种几何形抽象艺术的最大特点。如果说波普艺术反映了西方工业社会繁华喧闹的商业文化,那么简约艺术则体现了西方工业社会的高科技形象,从另一种角度来证明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3)本质设计是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呼唤的必然。

经过产业革命的洗礼,数码时代的喧嚣,人们对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慢慢地产生厌倦,发现浮华背后的东西更为珍贵。喧嚣与混乱之后归于寂静和有序,这已是不变的常理。在建筑空间上,以减少、否定、提炼来摒弃琐碎、复杂和表现的多元化,以获得建筑解构中原本就存在的、最本质元素的再生;以简洁明快的空间,获得在简洁表面下隐藏着的精巧结构和艺术沉淀;通过对空间质量的追求和材料属性的体现,从而使几何抽象和极少主义艺术发生了质变。人们对简洁的东西有所偏好,并非仅指建筑,其实是人类视觉与美学方面的自然属性。能够平和人心的设计,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这也是一种根本的人性本位设计原则。也正是基于以上的三点原由,本质设计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在人们潜意识的呼唤中,正渐露锋芒,融于人心,归于自然。

二、本质设计的表现形式:

首先为了分析的方便,我把本质设计的表现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剖析:

1)空间结构上的“本质设计”

作为建筑和室内设计之根本——空间结构在整体构架上必然会体现本质的设计思想,它是空间的整体骨架,是其他一切设计可能实现的基本平台。

在对空间架构的本质设计探求中,安藤忠雄先生是其间高手。他的“光的教堂”(图一),是我所喜爱的关于空间结构本质设计的建筑之一。位于大阪东北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住宅区内的“光的教堂”是一个由6.28米宽、18米长的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建组合。它以一个矩形的混凝土体量为主体,其间包含了三个球体,又被一个墙体以十五度角切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为礼拜堂,小的部分为主要出入口。这个十五度角的斜墙不仅采取了日本传统回游式园林法则,还有效的解决了基地和工程上的难题。由于靠近道路和牧师的住宅,故此这面墙既可以柔和地控制光线的进入;又掩蔽了背景的繁杂;隔绝了外部世界的喧嚣;纯化了空间。人们经过5.35米高、1.6米宽的开口进入,阶梯式的地面由入口向牧师讲坛递减,讲坛后面预留了两条水平和垂直的切口,阳光从外面被限制的渗透到室内,这就是最为著名的“光的十字架”。空间效果上唤起人们的庄严感。

在结构上的本质设计中,我还想提到一点就是:关于利用结构本身做装饰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众多设计师作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我们常常以天花结构裸露部分作一级吊顶,再在其下作少许的二级吊顶。再如,我们看到许多机场、地铁的设计中,裸露的结构,成为带有现代工业味道的有趣装饰品。这些表明,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结构,作归纳、总结,使之成为装饰设计的元素,亦成为装饰与建筑联接的端口。

安藤忠雄先生曾经提出一个“情感本位空间”(EmotionalFundamentalSpace),具体阐述是这样的:“这种概念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与诸如采光和通风之类的技术因素有关,或者对居住者特殊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这样的空间是与功能和技术有关的,无论如何它不应该是程式化的,而应该根据方案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变化。情感本位空间与精神的较深层面相关,它是独特的。它为与之相对的普遍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使它们变得活跃和有生气,并与观者的心灵对话。尽管如此,只有当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意义时,它才能够作为一种现实的结构去包容空间和生活。也只有在那时,情感本位才在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不管空间本身那么富有戏剧性,我坚持认为它不应该脱离使用者的生活”。看完这段精辟的论述,也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所谓结构上的本质设计,即是要包容空间和人们的生活及情感,即是人性本位的设计原则

2)材料、质感上的“本质设计”

本人比较喜爱由近期“炙手可热”的十位“重量级”设计师共同打造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我认为该部系列作品较集中地反映了一种“新密斯主义”(对材料的组合、工艺水准及节点细部的高度追求)的思想。限于篇幅,在该系列的众多作品之中仅列举两例说明:

其一:中国香港设计师张智强先生的作品“手提箱”(图二),“抱持着对典型住宅形象的怀疑,本案企图重新思索亲密性、隐私性和灵活性的本质,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感官的愉悦为原则,提出一个满足最大弹性空间的简单设计”。该设计的整个空间结构与所有设计元素的内部都覆盖上木材,而外部则以钢结构包裹。自然的木材作为表皮的装饰,与旷野的结合给人的感觉极为和谐。而木材上不平均的天然色差,使装饰色彩与自然斑驳的腐质土壤浑然一体。它是在“为城市树一座纪念碑——一座为已然枯萎的未来和正在逝去的现在而树的纪念碑”。

其二是:中国设计师张永和先生的作品“土宅”(图三)。它是“生态的,由中国传统的夯土墙和木框架构成,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温隔热性能具佳的夯土墙可形成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质量,土宅尊重传统但不是模仿传统的形式,而是试图创造出当代中国住宅的新形象”。而一贯倡导“平常建筑”的张永和先生,在“土宅”的设计中依然秉承他的一贯风格,简朴、平和的夯土墙和木框架材质,与背后的青山相拟和,全然的融入室外的自然空间。

这两例设计案例从表面上看,容易使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不是说只要充分地运用天然材料就是本质设计?如果肯定的话,这不就与人类早期生活中,还无多少审美意识时的山寨建筑效果一样了么?这是设计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剖析这两个设计案例,大家可以看到,该设计案例表面上是以全部的自然材质而为之。但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在组织自己的设计语言时,并没有将自然元素照搬到自己的设计之上,而是经过了自己对于环境和空间的感受,融进了个人的观点与对材料表情的解读,再通过对工艺技术运用,成就出了高层次的、与自然合鸣的艺术作品,造就了物件与艺术的本质区别。这当然不会是一种艺术的倒退,而是一种艺术的升华。

3)形态上的“本质设计”

提及形态上的本质设计,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他二十九岁主持了法国戴高乐机场,近期更是在中国设计界创造了诸如浦东机场、广州体育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都国家大剧院等一个又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标性建筑。他就是现为法国机场公司(ADP)首席设计师的保罗·安德鲁先生。

在保罗·安德鲁先生的众多设计之中,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图四)的设计,我比较欣赏。该作品有根的组织形态,外形又酷似蝴蝶花的样貌;通体的玻璃幕墙,使四周的景致被巧妙的借入室内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建筑内墙帖饰黄、赭石和棕色的干挂陶片,按照自然的色彩渐变排布,造就了一种螺旋式的、充满上升力度和美感的空间。内部设计根据地球上河流山脉的形态和色域,打造了流畅和谐且极富浪漫主义特质的区域。在这里我想引用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张青萍老师采访保罗·安德鲁先生时,就“设计的复杂是否源于自然界和生物”的问题,保罗·安德鲁先生说的一段话,登陆说“设计可以模仿自然体,不过我从来不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界简单或完全的模仿。设计是在它们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结构上去寻找设计灵感,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我不会用像什么来做设计,也不想让我的作品像什么。不能说戴高乐机场在设计上像棵树。实际上,为机场的不断发展而做的设计像树木的生长形式。可以说建筑不应像一个简单的自然体,但可以在自然体上找出形态设计的合理性。从简单的结构中汲取灵感,发现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是在外形中的限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汲取灵感”。就是关于形态上的本质设计的最好诠释。

4)光的“本质设计”

在众多对光的运用堪称大师的设计师中,我比较喜欢勒·柯布西耶先生和安藤忠雄先生的作品。安藤忠雄先生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图五)的设计,可谓是他运用光线设计语言上的巅峰之作。安藤忠雄先生是一个很注重学习传统的人,他受日本弥生文化的影响,对日本传统的茶室和神社设计十分喜爱,他认为代表日本传统的茶室建筑:“空间仅仅以撑张在精致木框中的纸来进行分割。当光穿过这样的分割时,在室内静静地漫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日本建筑传统上就是这样凭借感性技术,着力把光分散成微小的颗粒。这种细致的变化将空间带入了精妙的存在”。采光的方式及设计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叠合的关系对系统的日本建筑非常重要。光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的设计中,安藤忠雄先生运用了水、莲花和光这三个主要的元素,它是几个世纪来,对日本传统庙宇设计的一镒反抗和挑战。人们经过面对辽阔大阪湾的长长山路,通过原建筑的寺院,到达了一组高耸的混凝土墙壁前。白色空间的气质给人一种心灵上的纯化;转到墙壁的另一端,由代表释迦牟尼再世的莲花覆盖着的一个椭圆形的水池,造就了面无表情的体量感;靠着一道从水池短轴划开的狭窄通道,设计师以自己的理解,采用逐层下降的空间序列而反抗了佛教建筑通常的上升空间序列。拾级而下,光先由明转暗。人们先在黑暗中前行,行进中一条缝隙的出现,露出了一小条天空,那微弱的蓝色给人的绝不仅止因一束光亮而带来的愉悦。行至底部分为两条路,右面是一个接待室,左面是水御堂正厅。占椭圆形将近一半大小的圆形祭坛,将一道日本桧木板装饰墙面所界定。这些包围着释迦牟尼佛像的桧木板和柱子以及木制隔栅,被漆涂成暗红色,每当夕阳的余辉下泻到这里,列柱隔栅便投下长长的影子,大堂之中激荡着暗红色的光线粒子。这一瞬,人们寻求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超脱。原引普拉莫(H·Plunmer)在《日本建筑中的光》一书中的一段关于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的高度评价:“水御堂中体验到得这种空间序列,并不仅仅意味着达到一种内在精神,而且也通过一种光色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参拜者以理想境界的感受。这种礼仪的进程实际上是神秘而迷茫的,他构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探险,而这对于灵魂的洗礼是必然的。这一行程始于一纯化的白色通道,它使人摆脱尘埃,进入一个空灵的世界;伴随着微弱的蓝色光线和逐渐加重的黑色,人们就进入到地面以下。在这里,最终出现了一种象征性的死亡和再生。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沉默和消亡在黑暗之中,而当我们突然看到一片强烈的、超自然的明媚红光时,但瞬间死而复苏了”。这就是设计的无穷而广大的魅力。安藤忠雄先生的宗教建筑反射了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被认为具有“二十世纪后期人文主义启蒙意义”。这种光的本质设计其实质是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交融。这种交融是来自人们内心并自然发生的,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宗教般的谧静和现代生活中已很难找寻到的所谓心灵上的纯净和解脱。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人性本位设计的特定体验。

三、本质设计与简约设计的区别

1)极少主义与简约设计

乔纳森.格兰森在《新现代》书中称“极少主义”是“90年代的风格”,话语中言过之嫌,但说明了一个问题,“极少主义”不是无缘无故而来,是有其渊源的。我们可以说“极少主义”建筑源于美国60年代的“极少主义”艺术,其实,相同于“极少主义”建筑是对抗后现代繁杂的装饰和解构的错乱而产生的,“极少主义”艺术也是对抗50年代末以德库宁、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和过于多元的创作方法和材料而产生的。

密斯更是这种激情的创造者。他“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耐人寻味的寓意,可以于纷乱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更能在观者的记忆里提供精炼的索引信号,给人留下深刻整体印象。”自从他提出“少就是多”以来,建筑朝本质、逻辑的方向发展,既有了创作中的平凡,也有了抽象的简约和本质的单纯。

2)本质设计与简约设计的区别

前面已对本质设计及其内涵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再通过对“极少主义”或其在设计手法——简约设计上的表现、由来、现代和内涵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如同简约设计源于“极少主义”一样,本质设计既有“极少主义”的渊源关系,也与“简约设计”有着一定的共性与关联,双方之间既有某些方面的渊源关系,但又存在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首先,我们知道简约设计并非弱化装饰,它是在抽象的简约下,对材料与空间结构等设计元素的二次调配,或说是对被设计物在整合与涵盖下的调整和装饰。而本质设计是以设计元素的原本气质出现,是将设计元素的二次调配与组合降到极限,突出元素自有的本质美感,体现了一种本质上的单纯的整合效果。

本质:是一元次、最前、减少调整和装饰

简约:是二元次、后饰、可以调整和装饰

抽象的简约和本质的单纯可以说就是简约设计与本质设计的根本内涵与区别。

四、本质设计的创作实践

空谈设计理念也许是毫无意义的,笔者在二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之中,一直努力遵循着“本质设计”这一理念进行创作。虽然,以现在的眼光回望自己以往的作品时,不免发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与不足。但可以欣慰的是:在不断地对“本质设计”的探讨和运用过程中,自己还是颇有一些感悟和收获。现拿出来与各位设计同仁分享,全当作一种交流。古希腊有位哲人有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的就是两种思想。”笔者希望大家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在设计思想上的交流,可以绽放出更加开放、新颖、切合时代需求的思想之花。

下面将笔者多年在本质设计方面的作品及其设计感悟,分作两大部分,三个子项,每个子项抽取一例加以说明,全当抛砖引玉。

室外设计部分:

1)建筑外观部分:

建筑外观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表皮的设计,他要求是多重的、全方位的考虑。本案是为安徽江淮汽车制造厂设计的办公楼(图六)它主要反映的是颜色、材质以及设计方式手段上的本质设计原则。首先,本案在基地方面条件较为宽松,周边的建筑较少且大多很低矮。遵循本质单纯的设计理念,我头脑中逐渐形成对这个建筑外观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看上去较为平淡的基地上,建造一座携带信息时代气息和汽车工业气质的建筑;在颜色先取上应力求简洁、冷峻,外装饰应控制在两种基本颜色之内。设计之初,我在基地上徘徊良久,猛然发现,在这幅萧条、宽松的背景图画里,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天空和土地。于是截取天空的蓝色和云朵的白色,并将白色加以区分,冷白色代表白云,暖白色代表土地,再将它们的纯度加强,使得我们看上去既不会淹没在自然的背景中也不会过分焦躁,为了保持整体效果上的本质单纯的形象,本案没有过多的运用蓝色,而以两种不同冷暖的白色作为主体颜色。整体上看,立体的建筑表面被平面化处理,呈现的是一种“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效果;在造型上运用框形风格,力陈简洁、大度的设计语言;同体面由于不同进深的界定,产生了三层面的体量关系。

鉴于本基地的植被绿化不宜多,故墙面采用了耐酸碱性好、易于擦洗的铝板为主要材料。为了将日光引入室内,成就天人合一的空间效果,本设计加大了主出入口周边的玻璃面积。借鉴当今世界较为前卫的“TWOSKIN”的设计理念,以不同模数的两层钢制网架,中间留有些许空间,使空间的远近、虚实相互交错,从内往外透叠出一片丰富的光影,让人们体验到建筑与自然相互呼应、对抗与融合的感观冲击;大面积的玻璃窗户还保持了相对的开阔感和透明感,可以使人们因对这通透、明亮空间的信任感转化或提升为对企业、对营运商的信任感;相对大面积玻璃窗的两侧,被不同模数的铝板分别包裹,既强调了对比与呼应、轻盈与稳重的辩证关系,也使整个展示大厅凸现了几分潇洒中的庄重感,有利于提升顾客的信任度和购买欲。轮廓灯的设置使得安徽江淮汽车制造厂办公楼在晚上可以展现另一种表情。当这些设计语言在我头脑中不停萦绕,呼之欲出的时候,我拿起了笔和纸将这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

室内设计部分:

2)公共空间部分:

公共空间一直是考核设计师,特别是室内设计师的一把标尺。怎样承接建筑外观的特点?在将它们加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上,如何既使室内空间的表情更加个性张扬,又不产生跳跃或断裂感?解决好这二个问题,已成为众多设计师孜孜以求的最终目标。这里,笔者以自己的一例公用空间设计作品(安徽大学逸夫图书馆主楼的设计和宁波市江东新城指挥中心),作如何处理好这二个问题的案例说明。

宁波市江东新城指挥中心,餐厅(见图七)的设计上,怎样将室外的阳光导入室内,让阳光成为空间的主要辅助照明和装饰语言,成为本案的首要课题,阳光、水、空气作为必不可少的自然元素,在空间设计中本应占据主导的作用,它是大自然母亲给与人们的最美丽的礼物,我们应该善待这份沉厚的恩赐。故此,我在外立面上作了少许的装饰,希冀通过这些装饰将阳光和空气的游戏,引入室内空间,它是人为的,有操控有节制的,它经过结构的传导,将不可名状的自然元素,压缩成二维抽象平面,光影成为随时间变换的装饰物,点滴之间渲染空间。

安徽大学逸夫图书馆的主楼设计,所体现的要点是形态上的本质设计和人文脉络上的本质设计。由于设计对象的特殊性,笔者在设计伊始就将目光定位到人文学术气质之上。在一层门厅(图八)的设计上,应使用者的要求,笔者将门厅设计成一个集展览和公共流通空间兼备的空间,为了体现宽敞、肃静、高等学府的氛围要求,整个门厅空间均未作过渡修饰,保持了空间的单纯效果;连续且宽窄不同的波打线环绕四周,体现一种伸展、宽敞的效果;展柜制作中所作的凹凸而适宜的变化,展柜的设计极为简练,使设计显得极为简练又实用;半透明的金属格网,分开了展示图片与室外景物的空间层次。从金属格网渗透的些许阳光,以其纯净的表面效果,既突出了所展示图片,又增加了空间的亲切感;吊顶部分是整款设计的亮点,它与整个建筑的纵横轴相对,在天空划开了一个散射光芒的十字线,好似远古时代混沌初开的情景,寓意着高等学府深奥的于已于人启蒙的实质,给人曼妙的联想;与之对应的是地面的一道十字缝,它较之天花造型上的语言而言,更加内敛。收放之间,空间的表情被纯净而又内涵多样;二层大厅的设计(图九)是以稳健、庄严的形态展示人前。以黑白相间为主色调的色块,运用的切题切理。简洁的矩形元素,以不同体量出现在不同区域,在空间中呈现巧妙而多姿的表情。大分割的石膏板墙面造型,配以黑灰色波纹烤漆铝板,强调了自然本质。不同的质感纹路,体现出了石膏板清脆与敦厚;而波纹烤漆铝板,则以它的轻捷与敏感与石膏板形成一种自然的呼应。地面以两条白色波打线夹持着一道黑色的波打线,这种黑白的反复交杂出现,反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相生和互补的文化内涵。给看似平淡的设计注入些许可供人揣摩的元素,这种空间于是便不再“空”,于是便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或成为了本质设计中所介定的某些构成元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什么是本质设计,本质设计就是利用一切的包括空间结构上的、材料质感上的、材料形态上的、光学运用上的和设计手法上的等等诸多手段。抓住设计的语言最为本质的东西,加以演化、提炼,使之融于自然、融于人心,从而登顶人性本位的设计高峰。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年10月“关于设计的文化与未来——由‘长城脚下的公社’引发的话题”。

[2]《外国著名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建国张肜编译。

[3]《外国著名建筑师丛书——黑川纪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郑时龄薛密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