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毛玉琴夏萍熊剑秋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的等。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抗凝并发症和再次入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机械膜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情况、总国际比值治疗范围率、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术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再次入院,值得在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开展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生存质量;护理;抗凝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30-03

心功能较差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要心脏手术,特别是中青年患者涉及到心脏手术中进行心脏瓣膜置换,大部分患者进行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瓣等机械膜置换术(MechanicalHeartValveReplacementMHVR),机械瓣膜患者在术后涉及到终生的抗凝治疗等后续问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抗凝一系列并发症术,进而影响到心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对于医务管理者,怎样提高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实施对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已变成新的护理热点问题;我科在2014.01-2015.12期间对心脏机械瓣膜术后出院的患者采取了规范的延续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心脏机械瓣膜的94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65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脏功能分级MVR=二尖瓣置换术AVR=主动脉瓣置换术DVR=双瓣置换术(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有责任护士给予统一的常规出院指导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有责任护士给患者按一定时间进行电话随访,责任护士并进行上门访视,在出院后延续护理期间如果患者对治疗和病情有疑问的情况,可以随时进行电话咨询责任护士[2]。

1.3延续护理干预

1.3.1健康指导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医嘱的出院指导要求,对机械膜置换术患者行抗凝知识指导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采用小讲座形式、多媒体以及图片向患者本人及家属讲解抗凝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期间服用药物的作用、禁忌症和注意事项[3]。由责任护士进行现场演示操作流程,患者经行操作练习。责任护士根据标准流程要求打分,分数达到80分为打标。研究对象均达标。

1.3.2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电话随访每周一次,上门访视时间:出院后第1个月内(综合评估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情绪以及抗凝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等),上门访视每周1次,每次30分钟;出院后第2个月(对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和门诊完成状况以及体力恢复状况,再次评估抗凝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等),上门访视每2周1次,每次30分钟;出院后第3个月上门访视每3周1次,每次30分钟;出院后第4、5、6个月(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恢复情况、抗凝治疗及国际比值监测情况),上门访视每个月1次,每次30分钟;责任护士每月对机械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电话形式的回访,询问患者病情,身体恢复情况,提醒门诊复查,记录患者自评数据[4]。出院后责任护士上门访视时给患者发放文字通俗易懂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同时进行现场观察患者的掌握情况有没有达到标准等,对患者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抗凝等问题能否自行解决,同时给予医疗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1.3.3每月复诊复诊时,责任护士提醒患者复查项目,并检测患者凝血三项,记录凝血监测结果。同时再次根据医嘱,帮助患者进行后续延续护理治疗。

1.4延续护理评价指标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及自行设计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表,分析心脏机械瓣膜的94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抗凝监测、准时门诊复诊、抗凝相关并发症和再次入院情况以及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责任护士通过电话回访每月询问自评结果并记录,统计并记录第1,3,6月数据,责任护士的测量和记录数据通过统一的培训和训练。

1.5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间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上了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出院后总国际比值比较(表4)

2.4两组患者出院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及总体打分时间点的比较(表5)

3.讨论

传统上对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效果评价,主要应用患者远期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近年来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治疗干预措施的改善,患者及家属也越来越关心术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医务管理者,怎样提高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实施对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已变成新的护理热点问题;抗凝治疗对机械膜置换术术后患者对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6],但目前状况来看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终生抗凝治疗,但是我国在延续护理模式还没有成熟,出院后延续护理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解决[7];而且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终生抗凝治疗患者对常规的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如康复锻炼知识等;由此可见延续护理模式对出院后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终生抗凝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延续护理必不可少的是住院期间的护理健康宣教指导和出院后的电话回访以及上门访视[8-10]。

机械膜置换术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过多患者容易出现皮肤下出血或者牙龈出血,对患者影响最严重的是脑部出血易导致致残或生命危险;如果患者华法林服用不足多容易出现血栓如脑梗、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由此可见对机械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抗凝药物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国际比值的检测非常重要;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国际比值掌握不足,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且依从性比较差;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的49名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讲解和强化包括华法林作用、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机械膜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其中华法林作用两组没有差异性,可能机械膜置换术患者容易能够记住华法林药物作用有关;从表3可以看出在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情况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从表4可以看出在延续护理观察组术后随访6月总国际比值治疗范围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从表5可以看出在延续护理观察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及总体打分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延续护理对机械膜置换术患者终生抗凝治疗出院后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抗凝相关并发症、再次入院情况和抗凝监测等都表现良好,这也说明实施延续护理效果的可取性,值得在社区护理和家庭中开展实施,以此改善机械膜置换术终生抗凝治疗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蓓蓓,蔡佳佳,申红,等.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6):33-35.

[2]张军,张伟,万俊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监测与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8).

[3]朱丽,陈莹莹,罗亮春,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案管理[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5,30(8):27-29.

[4]赵树林,董力,石应康,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临床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5):844-847.

[5]吴慧兰,周淑英,龙洪,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9):3641-3643.

[6]蔡洁,林世红,韦成信,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抗凝治疗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2):132-133.

[7]范卉,龚秀琴.老年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4(1):38-40.

[8]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19.

[9]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7):92-94.

[10]黄艳芳,孙鸿燕,杨茜,等.老年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27):2676-2679.

基金资助: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专业建设项目(卫办医政函[2011]872号)

通讯作者:熊剑秋,1963,女,本科,主任护师,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及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