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严佳

严佳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小学628100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明确的认识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举生活实例,让数学贴近生活实际;积极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2-093-01

1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首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把他们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数学化的阶段。小学生在儿童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长度、数量、和大小已经有了自己的概念,他们也可以感受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形状。这些经验可能是模糊的、不明确的,但是这些生活经验对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公式、形成数学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其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上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多举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他们在具有丰富生活色彩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小学生进行估算,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六一儿童节班级要给18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购买奖品,每个奖品要12元钱,老师带200元钱是否足够?这道例题就利用了小学生对购物这件事比较熟悉的心理。

其次,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是在操作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的数学思维是渐渐形成的,在低年级的时候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具象思维形式的,在高年级的时候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总体来说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的。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空间概念的形成、习题的练习都是在特定情景下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的。小学生能够在体会数学实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也能够得到培养。

最后,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之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重新构建。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他们对任何一个知识的学习都是他们成长的印记,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但是,小学生又存在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薄弱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指引和领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精心地进行课堂设计,创新地进行课堂提问,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

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2.1教师要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做为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对学生在每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要针对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仔细地研读教材和挖掘教材,因为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媒介和直观的方法,教师要在教材的精髓和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之间平衡,最后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设置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2.2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大量的情景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创新地改变教材中例题的呈现方式和讲解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数学的原理和公式进行解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或者卡通形象来呈现,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数学知识就这样简单地被学生理解了。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要注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使得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成为启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3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是组织教学和引导教学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提问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具体掌握,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以过于宽泛和全面,这样会导致学生不知所云。另外,在一个班级同时学习数学的孩子,其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受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和思维能力的阻碍。同一道题对于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其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提问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度地进行提问。对于基础的问题,教师要重点提问中等生和差生,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提问优等生。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认识水平和协调能力等因素,让每一个小组具有同质性。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选拔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汇报员等,这样可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并进行方法教导,提醒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避免学生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自己去思考。教师不宜直接就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寻找到的知识才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2.5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我们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