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常见危险点控制策略曹建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及常见危险点控制策略曹建军

曹建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侯马市供电公司山西侯马043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电网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调度调控一体化的模式已经在各供电公司开始被推行使用。但是,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电网发展情况存在差异,而且对于设备集中化监控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仍处于缓慢过渡期;另一方面,电网工作人员对于调控一体化模式接触时间短,理解不够彻底,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这就直接导致了新模式下电网监控风险的提升。因此,对于电网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新模式下电网监控存在的危险点,做好下一步工作,以保障“大运行”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危险点;控制策略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投运变电站数量快速增长,电网构更加复杂,传统电网的运行组织管理模式逐渐呈现出局限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受到限制,通过调度与变电运行业务的合并,实现调度与变电运行两个专业的横向集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提升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水平。需要开展新运行模式风险研究,确保“调控一体化”有序稳步实施,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调控一体化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的运行模式逐渐由最初的传统化运行转变为特高压智能型。因此,国家电网公司也相应提出“调控一体化”的组织架构模式转变。所谓调控一体化模式是指:电网公司在大运行中,对调度和设备的运行业务进行整合,建立一种一体化的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电网的调度业务是与各级输电和变电设备的监控高度融合的。调控一体化组织机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下设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3个专业管理及调控运行班、配网抢修指挥班2个班组二调控中心就相当于战场上的桥头堡、指挥部,尤其是在春检预试期间,电网方式调整比较密集,面临的风险比较多,可以说,在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强化风险管控、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调控中心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控一体化模式与原先的监控中心模式相比,有两个优点。一是缩短工作链条,提升工作效率。原先需要向多个监控中心的监控班、操作班进行下令,尤其是特殊天气情况下,多个厂站的设备发生接地跳闸,调度班的工作量相当大,调控一体化以后,调控班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监控、遥控操作、接地试拉路、倒方式等工作,操作班只负责站端的倒方式操作。二是所需要的运行人员大幅减少,有效解决运行人员紧缺的问题。对于配网供电这种工作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实施有效的电力分配,就要建立健全的自动化配电网,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最大的配电网存在于县级地区,因此要求加强对县级地区电网的利用。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我国的配电网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配电网来说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论是总体的电力系统还是具体的电力运用都存在问题,导致我国居民用电和配电之间出现冲突,因此应该及时对当前的配电网作出调整,保证配网供电的效率,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危险点

1、监视风险

第一,监视疲劳,造成漏监视。第二,信号命名不规范,造成信息识别误差。第三,监视信号多,造成漏监视。

2、控制风险

第一,远控操作,误分合断路器,造成电网事故(事件)。第二,设备状态不一致,导致误判断,设备远控操作拒动,延缓电网事故处理。

3、调度风险

第一,调度指令票填写、审核、执行错误,导致误调度。第二,信息收集不全、判断不准确,造成电网事故处理不当。第三,电网事故判断能力、经验不足,造成电网事故处理不当。

三、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危险点的控制策略

1、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对照调控一体化后的运作模式,组织调控、方式、保护、自动化、通信运行、通信调度、安全监察等7个专业对各专业的业务指导书进行了本地化修编完善。第二,对变电站生产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巡维中心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班组管理、运行维护工作项目、周期、时间要求和输出等。第三,建立监视业务指导书,明确监视内容、流程,梳理典型故障、异常信息参照表。第四,开展调控一体化事故处理原则与策略研究,明确电网事故处理依据和原则,规范电网事故处理流程。第五,明确调控操作业务人员职责。第六,远控操作导致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通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进行判断,同时利用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查看设备状态,发现异常必要时要求现场核实。

2、完善监控业务流程

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相应的业务版块,全面梳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监控信息的接入与验收;增强监控管理和调度控制、自动化、现场运维及技术支持的工作协同,细化和规范设备监控管理工作,运用制度规范消除监控工作风险。

3、提高监控员业务水平

要想更好地提高监控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可以根据需要对工作人员采取混合排班的方式,目的是使相应人员之间彼此学习沟通,互相促进;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进行一些预想演练,比如,维护人员和调度员相配合的联合事故演练以及一些监控事故演练等,同时,还要加强一些典型事故处理的培训工作;最后,就是在一些法定休息日以及夏季用电高峰期,或者在电力设备维护期间,要做好对电网运行安全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

4、加强信息反馈的闭环管理

相关设备有问题时,应首先对设备缺陷做好详细记录;然后,为了保证对缺陷信息的跟踪,要将这些信息处理并与缺陷管理衔接;此外,监控信息分析会必须按时召开,以确保运检单位对设备消缺的跟踪。总之,必须最快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信息反馈闭环管理的目的。

5、完善OPEN3000系统技术辅助功能

首先,仅保留监控员单一告警信号确认权限,取消自动化人员、调度员全站或单一告警信号确认权限。其次,为了更好地应对告警信号加剧的特殊情况,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告警轻重缓急对告警信号进行识别,划分不同等级和类别,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监控员对告警信号的识别效率和应对速度。最后,为了减少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要想办法降低操作误差带来的风险,比如,增加遥控操作闭锁功能。

6、其他细节性危险点控制

第一,电网设备临检危险点:这类危险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预测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措施的重要意义。在进行配电工作时,应该实时掌握变电站的动向,发现可疑情况时应该立即进行检查,并且上报领导,同时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好解决方案。第二,交接班危险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不够细心,出现了对情况反映不全面、不真实的问题。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就应该严格规定员工的行为,处理紧急情况的员工不允许代班和交接班,这样能让员工熟悉维修的状况,同时应该将检修人员对设备情况的描述进行记录,方便员工的查询和了解。第三,多电源小区的操作危险点:误合环。由于多电源的小区往往会有独立的发电机,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注意先将小区内的发电机关闭,同时也要保证其他所有电源的关闭,防止倒电情况的发生,减少损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网“调控一体化”实施后调度与变电运行业务的合并,调度、监视、操作业务风险发生变化,通过从制度建设、设备运维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规范调控业务,降低作业风险,可以确保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袁荣杰,王京锋,陈磊.浅谈“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调控工作危险点预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04:62-63.

[2]王大军.“大运行”体系电网调控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J].科技视界,2015,35:279+322.

[3]李昭辉,孔德军.监控传动工作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3:40-41.

[4]李功新,黄文英,任晓辉,林静怀,李泽科,江修波.调控一体化系统防误校核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07: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