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

马瑾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ccu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1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72例)和干预组(7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介入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血肿发生率、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和血肿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各种不适症状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围术期抗栓;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1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患病前未有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猝死[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部不适,合并放射至上臂处的压迫性疼痛。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手段,因微创、治疗效果好以及术后恢复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介入治疗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且患者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缺乏认知,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恢复[2]。我院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发现其临床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1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72例)和干预组(72例)。干预组中男性者5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55.1±1.2)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42例、中专和大专者24例、本科及其以上6例;干预组中男性者5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4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患病前未有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猝死[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部不适,合并放射至上臂处的压迫性疼痛。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手段,因微创、治疗效果好以及术后恢复快,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介入治疗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且患者对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缺乏认知,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恢复[2]。我院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发现其临床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时行介入治疗的1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72例)和干预组(72例)。干预组中男性者5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55.1±1.2)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42例、中专和大专者24例、本科及其以上6例;干预组中男性者5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55.1±1.2)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42例、中专和大专者24例、本科及其以上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者21例;常规组中男性者48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54.7±1.5)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其以下者40例、中专和大专者27例、本科及其以上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46例、急性心肌梗死者26例。两者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体位护理、口服或静脉给药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心理情绪不稳定,往往控制自身行为能力较差,而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通常与患者对疾病认识、自身文化程度、性格等密切相关,此时护理人员需跟患者加强沟通,同时对病房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以及需求,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以便增加患者治愈疾病信心。②多数患者往往对疾病以及介入治疗不熟悉,认为手术或者术中出血会对自身机体带来影响,从而存在恐惧和害怕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解释和交流,如通过心脏模型为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优势、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等,如告知患者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临床效果明显、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术中仅采取局部麻醉,不需进行输血处理,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清醒状态,术后不需缝扎,疼痛不适较轻,进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③术前护理人员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减轻其不适,指导患者术后进食富含维生素、清淡且易消化食物,避免使用豆类、牛奶、甜食等易产气食物,告知患者术后多饮食,以便加速造影剂的排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血肿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焦虑和抑郁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共20项,各项评分为4级(1、2、3、4分),得分为粗评分,粗评分x1.25为标准分。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血肿发生率、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数据资料和计量数据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比和(x-±s)表示,通过χ2和t对组间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干预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和血肿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干预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和表3。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溃烂或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血流完全降低或中断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行疾病,其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2]。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用手段,虽然其临床治疗明显,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期间还是会出现血肿、穿刺部位出血以及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所以对围术期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护理同样处理[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腰背酸痛、失眠、排便困难和血肿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各种不适症状以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月红.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6(8):816-817.

[2]曹荣,刘莹,任红,等.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24-2025.

[3]董艳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8):1055-1057.

[4]李俊媛,马明.舒适护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理状态问卷评分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