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浅谈

唐清

唐清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七小学562300

【摘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力求建立与家长间的互动关系,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探索建立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2-098-01

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2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3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4活化教育内容,寓教于乐

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善于抓住学生关注的兴奋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归属需要,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向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精心设计活动,融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让更多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览、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加强他们的法治观念。通过安排社会调查,使他们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突出社会教育功能。这些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竞争机会和显示自己的智慧才能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各种需要,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而且还从中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从而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良好的思想政治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必须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宏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金田,2013,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