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赫英迪赵文军孙静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80)

项目编号:SJGY20170461;项目名称:2017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现阶段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内容固化,无法理性考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文章在分析现行课程考核的弊端后,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举措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应用前景宽广的专业,该专业以培养能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特别是我国在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后,基于OBE的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培养具备国际认可度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成了重中之重。[1]在OBE视角下,“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产出什么”是衡量专业教育成败的标尺,[2]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学好”的唯一标准,而高校检验在校学生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只能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教育成败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1高校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考核现状

现阶段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和考试,考查多以课堂点名+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则以平时点名+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

(1)考查形式

在考查形式中,点名、作业、论文三部分的权重不定。部分同学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出现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采用课程论文考查,老师本意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较弱,达不到老师考核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2)考试形式

在考试形式中,通常点名、作业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70%,由于成绩主要受客观的考试成绩制约,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会加大,上课积极性较高,平时作业也会较认真完成。但考试比重大,同样也导致部分学生为成绩而考试,平时不注重积累。

1.2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及改革必要性

(1)考核方式僵化

现阶段考核的具体形式局限在传统的点名、作业、论文、试卷的方式中,考核方式固化,难以合理评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只是机械式参与考核,无法将考核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2)考核内容固化

考核的试题或者作业一般由任课老师决定,考核内容局限于任课教师课堂讲解的知识要点,学生为迎合考核只需要将学习重点固定于重点章节的散落知识点即可,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全局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到位。[4]同时多数教师存在“知识本位”的观念,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应用”,考核结果不能代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考核评价主体局限

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一般为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考评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知识面的偏向性,任课教师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比较感兴趣,考核内容偏向自身研究领域,考核面有局限;教师工作面的偏向性,部分新进教师刚从科研环境内毕业,实践经验缺乏,缺乏实践能力的考核;教师情感重点的偏向性,教师个体的不同,“优秀”的定义也不同,“优秀”可能代表“理论学习扎实”、“动手能力强”、“课堂交流活跃”等,该类情感倾向在考查课中,相应类别的学生会获得较高的考核成绩,反之其他类别的学生得不到认可,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综前所述,单一考核评价主体无法全面考核课程知识面和学生应用能力,不符合新时代下“新工科”对多样化、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4)学生参与考核目的畸形化

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根本目的应在于检验自身学习成果,以考督学,谋求进步,而现阶段学生参与考核除去部分坚持原则学生外,大体还可分为两类:片面谋求高分,认为“高分”即是学习透彻的标志,该类学生忽视平时积累,仅在考前突击知识要点,把本应对课程的认识、理解应用替换为了对课本知识的短期强记;只求考核及格,以期顺利获得毕业证,该类学生为怠学者,学习应用对于他们可有可无。这两类学生无论是学习目的还是考核效果,都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5)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成熟技术与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实践应用本身即是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人沟通、协同合作的生产过程,现有考核方式以学生个人参考结果作为考核结论中的全部权重,部分学生或许考核结果不理想,但考核过程仍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一定的专业素养与应用能力,该部分价值在考核结果中无法体现。

2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改革的主要举措

(1)考核方式多样并举

主干基础课程重理论基础,考核仍应以考试为主,其他专业素养课在传统的点名+作业+考试的模式上,可以增加一些小设计、课程演说、特色建筑解说等开放

性的考核内容,考试方式也可转变为网络无纸化参与,或是参考勘察设计注册考试的模式。

(2)考核内容多课程串考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容需要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基础,学生通常会学了这门课忘了上门课,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可以放入一定权重的其他课程知识内容,通过课程考核不断唤醒前面所学课程的知识点。

(3)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双并重

在课程设计类与实习类课程,改变传统由设计成果或是实习答辩决定考核成绩的方式,通过教师同步参与,实时跟进学生课程设计、实习过程的方

式,既考核学生的成果,又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过程”与“结果”综合确定学生的成绩。

3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同国际接轨,具备一定的CDIO工程素养,特别是在我国迈向“中国制造2020”的战略任务下,学生能力应达到国际认可标准。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程考核可以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有效提高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土木人才培养水平。[5]当前课程考核弊端诸多,改革亟需进行,文章在分析当前课程考核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目标,探索了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思路,并举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实际举措,希望对改善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土木人才培养过程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包能胜,陆小华,熊光晶,陈严.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朱永东,叶雨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46-50+112.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4]姜理英,陈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56-260.

[5]程翔,孙德智,王毅力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01):35-38.

作者简介:赫英迪(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学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