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西蒙思想的源与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赫伯特·西蒙思想的源与流

盛中华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西沃之争”被誉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学术论辩。双方就构建“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展开激烈讨论。以赫伯特·西蒙、彼得·德鲁克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学者主张管理路径(managerialapproach),实现公共行政的科学化,以解决其“身份危机”;而以德怀特·沃尔多、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学者强调政治路径(politicalapproach)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将公共行政发展为一种政治理论,并将民主等价值贯穿于公共行政之中。两派学者均有力地冲击古典公共行政学的“正统论”思想,推动行政学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本文对西蒙的管理科学思想做回溯,以了解这场争辩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西沃之争;逻辑实证主义;效率准则;有限理性

作为杰出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蒙是继马克斯·韦伯之后又一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曾于1975年荣获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并于1978年凭借AdministrativeBehavio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成为管理学界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学者。如今,西蒙的思想在学界、政界、商界被奉为经典,他使得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并被大众所接受。

一、西蒙思想的源起

西蒙思想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三大理论,其中逻辑实证主义构筑其思想的哲学根基、行为主义政治科学奠定其理论基石、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为其提供实践来源。

1、哲学根基:逻辑实证主义

在西蒙以前,以管理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未被自然科学领域的同行们称之为“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学(Studyofstudy)这一概念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数据论证、严密的逻辑推理、客观的事实依据基础之上。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描述而缺乏客观的测量与佐证,这样的研究称不上科学,也难以让人信服。

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Positivism)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正值西蒙的大学时期。当时,以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主张把数理逻辑方法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相结合,取消“形而上学”,建立一种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的科学哲学。他们强调外部客观世界的可知性和可量化性,并由此成为“逻辑实证主义”学派。

西蒙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恰逢维也纳学派的核心人物卡尔纳普在校执教。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西蒙在学术生涯的启航阶段也逐渐确立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西蒙强调概念的可操作化,因为只有通过操作化才能将散落在人脑中各种有关概念的抽象标签具体化,形成科学统一观念。同时受到逻辑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西蒙在分析问题时强调价值的中立,并基于经验主义立场力求达到一种客观、理性的境界。

2、理论基石:行为主义政治科学

如果说逻辑实证主义为西蒙提供了哲学基础,那么行为主义政治学为西蒙提供了一条具体的方法论路径。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政治学诞生于19世纪30~40年代,他们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其主张包括:一是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和数量化,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二是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研究;三是吸收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使之科学化程度大大加强;四是规定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问题,而在于“实然”问题,因此这一学派更关注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的合法性问题。

3、实践来源:巴纳德组织理论

1938年“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基于自身的管理实践编写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给西蒙的学术思想提供重要启发。该书是巴纳德根据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并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有效的沟通。西蒙在其《管理行为》也继承和发展了巴纳德的思想,并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和对对个体行为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诱因——贡献”模式找到组织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西蒙思想的源起带有其天生的局限。西蒙继承了芝加哥学派所特有的理论悖论,也就是说他们不问制度和价值的合理性而埋头扎进量化分析之中(颜昌武,2008),这显然与民主、自由、法制的正当性背道而驰。政治问题与企业问题的差异不在何者是价值的化身、何者是效率的代表,而在于效率多一点还是价值多一点的问题。

二、西蒙思想的流变

1、公共管理领域: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

西蒙思想在后续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流变主要变现在:行为公共管理(BehavioralPublicAdministrative,BPA)开始在管理学界兴起,研究方法上涌现出质性研究、定量研究、民族志、田野调查等多种实证路径。计量经济、概率统计、仿真模拟、脑电实验等研究工具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学科发展的视野,增强了学科的科学性。

2、企业管理领域:商学院与管理科学的建立

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二者之间的差异仅仅存在于道德层面,也就是说实践科学只关心决策的正误,而排除道德因素的影响;而理论科学更关心道德层面的要素而对事实层面的要素不是特别看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论断,认为社会科学包括道德层面的规范,因此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对于这种观点,西蒙给出了两点解释:一是社会现象可能比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数据复杂得多;二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考虑到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后果(如调查官员的职业认同感可能会引起干部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危机)。

管理科学的兴起。管理科学的兴起有两种表现形态:其一是经济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是对市场中各个主体行为的一般性描述;其二是企业理论,是阐述导致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的条件。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逐渐在学术领域兴起。特别是在美国各大商学院纷纷建立起战略管理、创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促进了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发展。

3、经济学领域:有限理性人假设

西蒙思想冲击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完全理性人”假说和市场万能论,揭示了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可能产生的系列内生性问题。西蒙认为,面对市场表现出的种种不足,公共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不可低估。传统经济学所确立的只是一种静态平衡,而现实中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复杂动态、不平衡的大系统;当今市场经济中呈现出的无组织的混乱状态,迫切需要从经济机制和人的有限理性进行解释。

4、心理学领域:管理决策心理学的崛起

西蒙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的流变主要变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和管理决策心理学的崛起。在信息加工心理学方面,发展出“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PhysicalSymbolSystemHypothesis)和符号表征理论(symbolicrepresentationaltheory)。而在管理决策心理学中西蒙强调人的认知、动机、注意力、记忆、理性等心理的内容,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

5、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兴盛

西蒙曾于1995年国家人工智能会议上被授予终身荣誉奖,并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1957年由于认识到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缺乏自然科学的严谨和精确,他与艾伦·纽厄尔尝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行为并设计出可以独自与象棋大师对弈象棋程序。如今,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都建立在西蒙倡导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之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等都与西蒙提出的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的概念和方法密切相关。可以说,西蒙思想在计算机领域的流变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表1“西蒙之争”的主要论战

参考文献:

[1]郁建兴,任杰.沃尔多《行政国家》及其当代意义[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8,7(04):15-29.

[2]周菲.有限理性说对决策行为学的贡献[J].管理世界,1996(03):216-217.

[3]颜昌武.作为行政科学的公共行政学——西蒙行政思想述评[J].公共管理研究,2009,7(00):135-162.

[4]颜昌武,刘云东.西蒙-瓦尔多之争——回顾与评论[J].公共行政评论,2008(02):144-170+20.

作者简介:

盛中华,男,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