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散加减联合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2

五皮散加减联合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张旭阳1,张鑫佳1,金少武2,赵伟1,王舒婷1,孙岩1,么穆

1.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2.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中蒙医院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162850

摘要:

目的:观察五皮散(经方参考自《证治准绳》)加减联合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6-2019.6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肿瘤一科收治的3例中心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均进行中药汤剂五皮散加减口服治疗,联合规律的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3例患者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回访复查CT见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全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经过辨证论治使用的五皮散加减方剂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过程中,通过中医理论,整体调整,达到行气化湿、利水消肿的效果,同时辅助调整患者整体状况,患者均出现食欲增强、气短乏力症状减轻的情况;在联合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过程中,3名患者均出现肿瘤体积缩小的情况,同时对上腔静脉的压迫减轻,从而也缓解了相应的临床并发症。3例患者均属于非手术适应症,就诊时属于恶性肿瘤晚期,身体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例,经过中医药联合介入治疗,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群体中,尤其是并发症多、身体状况差的患者群体,中医药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有一定的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一定的生存期。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五皮散、化疗栓塞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一组由于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所致的症候群,为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常见为头颈部及上肢出现水肿,指压无明显压痕,伴皮肤及口唇发绀,平卧时加重,上半身直立后可缓解,常伴头晕、头胀、睑结膜充血。有时可见颈胸部静脉明显扩张、胸腹壁静脉曲张等。

多数合并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肿瘤疾病是中心型肺癌、纵隔肿瘤或转移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中推荐的治疗方案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而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崛起,肿瘤治疗又多了一个效果理想、副反应较小的选择。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传统医学,很多疾病在中医药治疗的辅助下,收到了更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临床资料:2018.6-2019.6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肿瘤一科收治的3例中心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均进行中药汤剂五皮散加减口服治疗,联合规律的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例1:李某东,男,71岁,诊断:1.右肺占位性病变(未取病理)、2.颈部淋巴结转移瘤、3.右侧胸膜转移瘤、4.胸腔积液(查见核异质细胞)、5.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头颈部、双侧上肢水肿,口唇紫绀,间断性呼吸困难,直立后减轻,清晨或平卧后加重。

例2:王某君,男,64岁。诊断:1.右肺恶性肿瘤(鳞癌)、2.颈部淋巴结转移瘤、3.右侧胸腔积液、4.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头颈部非凹陷性水肿,右侧胸壁水肿,胸壁静脉曲张。

例3:王某洲,男,65岁。诊断:1.肺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2.纵膈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3.胸腔积液;4.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头面部非凹陷性水肿,口唇紫绀,偶有呼吸困难,睡眠可平卧,活动后呼吸困难。

2、材料设备:常用中药饮片(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日本岛津DSA数字造影机、高压注射器、5F股动脉鞘、亲水涂层导丝、5F造影导管、微导管及微导丝、350-560n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依托泊苷、顺铂、卡铂等)、碘海醇造影剂。

方法:

1、中医辨证论治

中五皮散方论:“脾肺气滞,湿热泛滥,溢于皮肤,故遍体四肢浮肿焉。桑皮清肺以肃生水之源,腹皮泄满以舒健运之气,苓皮渗皮肤之湿,姜皮散皮肤之肿,陈皮利中气以和胃也。使胃气调和,则脾气亦健,而滞结自消,皮肤溢饮亦化,何患浮肿之不退哉?此疏利湿热之剂,为湿淫气滞水肿之专方。”[1]

《方剂学》中五皮散方解:本方所治之皮水证,系由脾湿壅盛,泛溢肌肤而致。水湿泛溢,故一身悉肿;湿性重浊,则肢体沉重;湿邪最易阻碍气机,气机壅滞则心腹胀满;肺气不降,则上气喘急。治宜利水消肿,理气健脾。方中以茯苓皮为君,本品甘淡性平,功专行皮肤水湿,奏利水消肿之功。臣以大腹皮,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橘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佐以生姜皮,和脾散水消肿;桑白皮清降肺气,通调水道以利水消肿。[2]

上腔静脉综合征引起的水肿,中医诊断为皮水,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肺脾气虚、痰湿淤阻。肺癌患者因症瘕积聚耗损元气,多有脾肺二脏气虚之证,肺脏宣降无力,不能正常行水、通调水道;脾脏运化失司,湿邪内生,阻碍气机。故而,选用五皮散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治疗该类病症。

2、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大多数抗癌的化学药物都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即肿瘤局部化学药物浓度越高,其疗效也越好;反之,浓度过低,不管作用时间多长都无效。临床上一些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并非药物分子不能杀死肿瘤细胞,而是没有足够量的药物分子来共同作用杀死肿瘤细胞,实际是肿瘤局部的化疗药物没有达到或无法以常规方法(口服、静脉输液)达到有效的杀伤浓度。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优势有:①提高有效抗癌药物浓度;②提高抗癌药物首过效应;③增加游离状态药物浓度;④增加肿瘤组织的药物量;⑤切断肿瘤供血血管,减少肿瘤营养来源。[3]

3例患者均给予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手术经过: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股动脉鞘,经鞘管引入5F造影导管,在亲水涂层导丝配合下进入胸主动脉。在DSA透视引导下,找到右侧支气管动脉,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发现肿瘤供血动脉分支,使用微导丝、微导管插管目标血管,进行灌注化疗药物,并缓慢注射明胶海绵栓塞颗粒。术毕后拔出导管及股动脉鞘,加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例1患者使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例2患者使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例3患者使用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方案参考《临床肿瘤内科学》)

观察指标

1、疗效

例1,经过7次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口服中药汤剂(茯苓15g白术10g桂枝5g陈皮10g大腹皮15g干姜10g桑白皮15g玉米须5g牡丹皮10g泽泻10g甘草10g)10剂,头颈部、双侧上肢水肿,口唇紫绀,间断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评价疗效为:明显有效。

CT报告对比:

自带肺部CT(2018-07-11,齐市附属二院CT号180711118):右肺门影增大,右肺门及右肺上叶见团块状软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大小约9.1×7.1cm右肺上叶支气管截断双肺见散在斑索状高密度影。

肺部CT(2018-12-25)回报:右肺上叶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3cm×4.8cm,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肺门区见软组织影,纵膈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见多个小结节影,较大者直径约0.8cm。

例2,经过5次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口服中药汤剂(茯苓15g白术10g桂枝5g陈皮10g大腹皮20g桑白皮15g牡丹皮10g牛膝10g川芎10g甘草10g半枝莲15g夏枯草15g芡实10g滑石10g)10剂后头颈部非凹陷性水肿,右侧胸壁水肿,胸壁静脉曲张等症状明显缓解。评价疗效为:明显有效。

例3,经过1次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肿瘤缩小,口服中药汤剂(茯苓15g白术10g桂枝5g陈皮10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玉米须5g牡丹皮10g泽泻10g甘草10g路路通10g生石膏10g桔梗10g)10剂后,头面部非凹陷性水肿,口唇紫绀,偶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缓解。评价疗效为:有效。

2、不良反应:

3例患者在口服中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好,严格规律服药。

3例患者在进行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并未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情况;无药物和器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介入手术过程顺利,无穿刺点出血、渗血、皮下淤青、血管炎、动脉夹层等情况发生。

讨论

1、临床疗效:通过3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2例患者为明显有效,1例为有效。其中例3患者接受治疗周期尚短,根据其病例分型为小细胞肺癌,可判断其名校有效可能性较大。

2、存在问题:本中心地域及医院级别限制,患者数量有限,病种搜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结论,在临床大数据方面仍有一定不足。

3、研究结果:在传统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中药整体调整,辩证施治,个体化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诊疗,对肿瘤疾病患者的并发症有着重大的意义;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介入诊疗技术,精确的将少量化疗药物注射到肿瘤供血动脉内,并栓塞其供血动脉切断肿瘤营养来源,不仅抗肿瘤效率提高,同时具有副损伤小的优势。在两种方法联合的情况下,患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伤害最少,且疗效确切,是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中可以广泛推广的诊疗思路。

参考文献

[1]徐大椿,《医略六书》,卷3.

[2]邓中甲,《方剂学》,2010年12月第2版:298页.

[3]汪忠镐,韩新巍,《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2015年3月第5版: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