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

陆冰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第4、第6周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价值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工作节奏、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各种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因而患者在发病后治愈率差,且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反复发作,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将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现象,为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2-3]。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出现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4]。当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我院针对上述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43岁,平均(36.1±2.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45岁,平均(39.8±1.2)岁。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初次使用利培酮(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10)药量为1mg,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增加药量,最大药量看保持在3-6mg之间。

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初次为患者使用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30)的药量为每天100mg,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逐渐增加药量,最大药量每天可控制在800mg以内。

1.3观察指标

采用PANSS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第2、4、6周的精神症状评价,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越好。

治疗效果分析如下:显效:指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百分之7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指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百分之30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偶尔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指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百分之30以下,患者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5]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改善情况、心理症状等四方面,每项按照百分制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失眠、泌乳素升高、体重剧增等。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率(%)表示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行卡方检验;采取(±s)表示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3。

2.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恶心1例、失眠2例、泌乳素升高1例、体重剧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恶心4例、失眠5例、泌乳素升高2例、体重剧增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15/4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安全性高,(X2=6.429,P<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类疾病,目前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且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排解,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状[6]。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类疾病,因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目前临床采用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有效的控制,但在实际治疗期间,患者疾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并且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7]。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针对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中,我院对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根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显著优于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药物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但不同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各有差异,其中氨磺必利对阳性病症和阴性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如谵妄幻觉认知障碍、反应迟缓情感淡漠、社会能力退缩等症状,患者用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但患者长期服用氨磺必利药物,将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癫痫发作、心血管异常等现象,在对患者用药期间,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定期检测,同时对具有惊厥史的患者在服药期间需仔细监控,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利培酮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急性精神分裂症,如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疾病,患者用药后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与此同时,患者在长期用药后容易发生恶心、消化不良、腹痛、嗜睡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用药期间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在患者用药后进行密切观察。从整体治疗效果而言,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显著优于利培酮,可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优先选用。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运用氨磺必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后第2、4、6周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施关跃.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J].罕少疾病杂志,2018,25(05):19-20.

[2]赵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71-172.

[3]王泽东.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94.

[4]吴廷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08):778-779.

[5]吴新发,徐琼.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影响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954-2955.

[6]张玖龙.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疗效[J].天津药学,2017,29(03):37-40.

[7]肖志平.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6):2055-2056.

[8]于振剑,张素娟,王长奇,等.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40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