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分析

何云云

黄艺芳陈晓霞王春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6例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得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效果好,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心脏康复;术后护理;护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均有了程度不同的改变,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提升[1]。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与激动、过劳、寒冷刺激、暴饮暴食、便秘、大量饮酒以及吸烟等因素有关[2]。在临床中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支架术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6例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对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96例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TCA和支架术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不存在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心脏合并症,且不患有其他重要脏器或系统的严重疾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55.44±9.47)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1例,Ⅱ级25例,Ⅲ级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5.48±9.54)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3例,Ⅲ级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数据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心脏康复训练程序及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开展术后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工作,主要内容为:①术后24h护理: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帮助其床上排便及进食,加压包扎穿刺位置,适度被动活动患者的肌肉群及关节,评估其心理情况,及时干预、疏导其不良情绪,告知其治疗情况,解答其疑虑,播放轻音乐、电视节目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定时提醒患者排尿、饮水。②术后2d后护理:帮助患者在床边进行洗漱、去洗手间排便,开展站立、慢行等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让患者在家属陪同下主动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与患者积极开展沟通交流,鼓励其进行康复训练,并评估其锻炼情况。③生活自理下护理:患者能生活自理后,开展起室内慢行、上下楼梯的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开展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讲授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避免运动过度,并评估其康复效果。④出院后随访: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心理状况、生活能力的评估,进行出院前健康宣教,对出院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予院外康复训练指导。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好,用SAS及SD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况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2.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住院时间、生活能力评分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检验值P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的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的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心肌损坏[3],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硝酸酯类药物及休息均不能缓解疼痛,血清检查会显示心肌酶活性增加,心电图产生进行性变化,可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会危急患者生命[4]。对于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康复训练情况对其治疗效果意义重大[5]。本研究对48例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康复训练及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的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系统化的心脏康复训练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及时的心理、复健情况评估与科学的康复计划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早期训练活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肺部感染、血栓等疾病的发生,而心脏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供血下减少术后心梗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况,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效果好,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1):168-169.

[2]杨正义,方雪梅,高丽珍,梁莉雯.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不同阶段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33):4151-4153.

[3]孙兴兰,陈茜,邱红云,胡菊兰.心脏运动康复对老年冠心患者者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2):93-94.

[4]陈泽莹.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33):4135-4137.

[5]杨敏.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