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几个维度

/ 2

乡村振兴视角下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几个维度

张子瓴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6级3班四川成都61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为了适应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多次强调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又指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田园综合体”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路径,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在本土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而成的一个概念。因此,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环顾世界发展、立足中国国情、扎根地域文化进而构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田园综合体,便成为了不得不回答的“历史之问”。沿着这条现实逻辑,透过乡村振兴视角,构建田园综合体应当准确审视并着力做好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兼顾“政策与资源”夯实先天基础

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使得田园综合体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我国,“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甫一出现在大众视野,便是2017年2月5日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同时,田园综合体同农村土地息息相关,土地政策便成为了田园综合体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支撑。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且成体系的田园综合体支持扶持政策,但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土地政策仍然可以为其选址建设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导。一方面,可以使用国有、集体或土地整治等公有土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政策规定的条件、流程,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国有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未利用地等均可通过办理简单固定的手续后用作构建田园综合体。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市场解决项目用地、以股权转让方式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进而开发利用目标土地等手段为构建田园综合体提供合宜场地。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改变了刻板印象中的乡村发展模式,是乡村建设和农业综合发展的高级形态,使得乡村发展从单一的农业产业生产、农村旅游产业或农民社区生活,转变为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概念为一体的集成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现代乡村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形态,而逐渐成为多元立体的生产形态。基于此,田园综合体除了要通过政策途径获得土地资源外,还应当综合考虑一地一域一定时期的生态资源、气候资源、水文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和政治资源等,以借助资源优势、汲取资源养分为突破口,夯实田园综合体建设基石。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各类资源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护本土资源及环境,否则便会成为“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比如,陕西大荔特色田园综合体整体规划以“水润”特色,依托大荔全域农业公园、关中水乡建设,利用长安屯当地果香、花香、酒香的特色,推出亲亲菜园、丰收乐园、人人田庄、水上花田等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娱乐项目。同时,适时开展文化趣味活动、历史人文观光和文化理念提炼,形成了具有关中地区特色文化观感的水润田园综合体。

二、把握“传承与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田园综合体的关键在于“田园”,因其不同于其他城市地理、历史或文化景观;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综合”,因其打破了过去田园发展的固有思路和模板,将田园视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加以利用。根植“田园”需要传承过往,关注“综合”还得着力创新。因此,要想借乡村振兴的东风打造符合时代特色、文化特点和社会认同的田园综合体,就必须在平衡“田园”和“综合”关系的同时抓好传承创新。

在传承方面,各地田园综合体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兴起时间不同、资源占有不同,均应当呈现彼此不同的风貌。成都周边的田园综合体,一般情况下都更加注重顺应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策略,在挖掘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客家文化、水文化、熊猫文化等既有资源的前提下借力现代农业产业资源进行综合考量和整体包装。如果成都周边的田园综合体放弃了可借鉴可传承的固有资源,或者没能找准固有资源和乡村发展的契合点,便可能会沦为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在创新方面,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概念和模式,暂时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故而可以在构建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否则便容易落入窠臼、陷入俗套。田园综合体可包含多种业态,正因如此田园综合体才占有其他农村经济形态不能占有的资源、具备其他农村经济形态不能具备的条件。在业态组合上,既要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做好前期调研论证,防止业态彼此排斥、互相影响;还要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做好过程调整完善,防止业态出现疲态、影响效果。应当注意以市场为中心,更新农业业态、创意理念和经营模式,不断激发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活力。仍以成都周边的田园综合体为例,可以在利用都江堰地区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水域康养和农家休闲产业的同时,创造性挖掘水文化的资源内核,打造水文化话剧、诗歌展、书法展等创意活动,构建水文化小镇、水文化小巷和水文化广场。

三、培厚“竞争与合作”优化发展环境

前文提到,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模式,作为一种产业,田园综合体之间必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的原因在于,田园综合体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合作的基础在于,田园综合体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如果田园综合体的建构、发展仅仅关注竞争,那么可能造成田园综合体发展受挫、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如果田园综合体的建构、发展仅仅追求合作,那么可能造成田园综合体实力下降、优胜劣汰,甚至打乱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节奏。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要突出单个田园综合体“核心竞争力”、寻求田园综合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在突出“核心竞争力”方面,可以从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特色小吃、民俗风情、地方节庆、生态环境中寻找主题和灵感,真正使某个具体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独一无二”。在寻求“最大公约数”方面,可以从产业协同、地域范围、文化集群等思路上做文章,让多个具体孤立的田园综合体融入一定范围或空间并凝聚成为更为强大的产业文化发展合力。比如浙江的乌镇,利用水乡小镇打造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景观、康养休闲住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村民生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集群,近年又在集群中点亮木心文化名人效应修缮木心故居、建成木心美术馆,对接杭州优势化政策支撑和互联网行业发展基础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使得这一集群在竞争合作的关系中走上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全国田园综合体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成功案例。

目前,我国田园综合体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地在田园综合体构建发展方面的探索可谓筚路蓝缕、精彩纷呈。国内有学者提出以PPP模式提高田园综合体发展质量,也有其他学者、专家等结合自身研究领域提出不少建议。笔者坚信,要想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构建好、打造好、展示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还得处理好以上三个维度的关系。惟其如此,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和美好家园的愿景才能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实践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