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3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路径选择

张婧

(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量中小微企业应运而生,其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工作,这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当下我国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也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应该尽快找到相应的解决路径,要通过更加精细的管理,有效规避操作风险,进而达到保证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规避路径

引言:

在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中,信贷业务是一项银行的重要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同时,信贷业务也存在较高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来源是真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我国国内目前拥有7300多万家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3%左右,小微企业对贷款的偿还能力主要是由经营状况决定的,所以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存在较高的风险。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国内市场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大量实体店受到冲击,这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

根据我国的监管要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开展程度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初始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常是由内部相关管理部门发起的,例如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信贷、国际业务等部门发起,这也部门针对部门具体涉及的业务来发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尽管这种模式让我国商业银行有了风险管理,但是并没有独立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这也让银行内部制定的相关条例和操作规章存在漏洞,并且对相关业务风险管理的执行力也存在不足。

管理体系建立阶段:银行是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承担风险的机构,其通过承担风险的方式,从中获取与风险等值的回报。这种获利方式也就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操作流程:首先需要对每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识别,在对其风险度进行合理评估,进而提出相应控制风险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想要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体系,通过探索应用操作风险自我评估(RCSA)、损失数据收集(LDC)、关键风险指标(KRI)三个层面组成完整体系。

工作开展阶段:在建立起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后,就需要通过体系中的三个层面加以实现,通过标准法、高级法来对风险进行计算评估,进而完成对风险经济资本的操作,并且对每项信贷业务的最终效益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有待改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间存在更加激烈的同行竞争,这也决定着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必须改变,同时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进而保证可以应对市场环境中的潜在风险。随着我国货币的国际化,也让汇率方面存在较大波动,这给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解决对策等方面的工作水平,通过更加先进、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来降低信贷风险。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目光短浅的问题,这些银行往往为了短期的利益忽略了对风险的评估工作。忽略了风险评估工作,即便短期内可以提高银行信贷业务的业务量,提高了银行收益。但是,长此以往,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就会突显出来,进而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这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据统计,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9%,不良贷款金额高达2万亿,这也是我国近10年中的最高数值。由此可见,忽略了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

(三)专业人才资源不足

想要保证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而我国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起步较晚,并且大量高校毕业生也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这也就造成了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从事信贷调查工作的人员,因为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并且对风险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让贷款前期的调查信息不够完整、准确,贷款后又缺乏有效管理,形式化的业务流程,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进而让贷款业务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较大,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经常会出现变动,导致管理团队人员不稳定,很难保证信贷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相关信息又不够准确,也让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很难追溯之前的信息。因此,我国金融行业首先应该注重信贷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养成。

(四)没有真正重视信贷业务中风险管理工作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重视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申请贷款时,基层业务人员并没有充分核对企业信息,没有具体查实其经营状况,为了提高自身业务量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借贷企业制造虚假信息。而审批人员也对借贷业务没有核对和监督,不能核对相关信息,就不能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所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整体现状就是,将风险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即便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章,也很好有人真正的去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不能端正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就不能让信贷风险管理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结合网络技术提高企业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想要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借贷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进而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银行应该结合当下时代特点,利用网络技术,保证调查信息的完整性。一些小微企业想要申请贷款,往往在申请资料中加入了虚假信息,利用网络技术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再通过数据分析出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让银行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信息中的虚假内容,进而准确分析出该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再决定是否审批,最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小微企业想要运营、发展,势必要与网络有所联系,这也就会留下相应的企业信息记录,这些企业信息也是较好的信用度的参考数据。通过网络技术,不仅在贷款前可以提高调查信息的完整性,在贷款后也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便于风险管理后续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

人才储备是每个行业都需要加以重视的,想要提高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还应该注重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只有让从业人员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银行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团队的组件,通过提升工作待遇、福利的方式留住优秀人才,通过组织考察、培训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该参考国外的风险管理工作经验,改变当前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银行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考核的方式,督促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知识,端正工作态度。通过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将风险管理工作分配到个人,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在出现不良贷款时,可以追究到负责人员身上,通过法律要求相应赔偿,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提高了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性,可以保证信贷业务中工作人员可以逐级监督,进而大幅度的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银行可以建立轮岗交流的模式,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在轮岗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三)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模式

我国的商业银行安业务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的规模,规模越大,风险管理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应该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制定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由小到大的方式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3.1小规模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较小,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在风险管理方便,应该保证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在工作方面应该加强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降低会计工作中的错误率,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从多方面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工作。在信贷业务的办理中,应该加强相关信息的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相关风险案例培养员工对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

3.2大规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较大,因此业务量较大,业务的复杂性相对较高,所以应该保证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再结合银行实际情况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该按逐级上报的模式进行,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保证风险管理质量。基层业务人员完成先关信息的审核与调查后,应该向上汇报,上级再进行二次校对,最终完成审批。

例如:广大银行就是用了这种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核的方式让信贷风险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广大银行在原有的信贷业务办理模式的框架上,分成多层次的管理环节,做好多层风险防范,通过前台业务人员作为第一道风险防范,保证在初期业务办理阶段对企业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在后代的业务作为风险防范系统的第二道保证,对企业详细的信息作出深度调查;而最终内部审核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主要是对前期调查工作的核对,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分析企业信息,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然后对企业的信用及信贷风险进行评估,最终制定控制风险的对策。内部审核工作不仅其对前期调查工作的核对,也是对基层业务人员工作的督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维护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得到重视,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引入新型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最终真正将风险管理落实到信贷业务之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仅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也是保证国家稳定的市场环境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廖艳琳.内部控制视角下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以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财会通讯,2019(05):117-120.

[2]连静.探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X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财经界,2019(02):93-94.

[3]王克非.大数据助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02):121-122.

[4]张文丑,张卓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论坛,2019(01):99-102.

[5]刘慧莹.关于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电脑迷,2019(01):244.

[6]于佳,袁宇宁.关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8(36):97.

[7]张璇.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8(36):378-379.

[8]刘华.商业银行外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与实务分析[J].中国商论,2018(36):29-30.

作者简介:张婧(1993.07-),女,四川巴中人,单位: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职称:中级经济师,长期从事金融和人力资源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