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选并轨”制度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两选并轨”制度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影响分析

陈水芳董历刘冰茜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自提出以来发展至今,已为农村输送大量人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建设需要,2015年开始浙江省实行的“两选并轨”制度,将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制度相结合,开创了农村人才引流新模式。本文作者从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六大条件出发,分析该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前往农村就业意向的具体影响,同时结合大学生对该制度的认识及评价,提出对制度的优化建议,从而更好地形成农村发展与人才自身成长的统一道路。

关键词:“两选并轨”制度;选调生村官;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人才引流

1“两选并轨”实施现状

自2008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文件以来,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2012年7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统筹安排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并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与基层建设工作,“两选并轨”拉开序幕。2015年8月,浙江省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选调生村官培养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正式在浙江省内实行“两选并轨”制度。

将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制度结合,“两选并轨”制度以选调生的标准、公务员的录用方式,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共党员、预备党员或优秀学生干部者)招募选调生村官,录用后的准选调生村官经统一调配按村官管理办法至农村服务工作1年,期满考核后按照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任职定级并继续担任大学生村官2年,至此期满3年者经考核后回所在乡镇街道工作,同时保留公务员身份,考核不合格者则解除工作。

较之前大学生村官而言,选调生村官无论在遴选方式及要求、还是在后期管理办法上都有了显著不同,这些不同不禁让人想问,而这些变化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否加强人才引流农村的效果?能否帮助选调生村官在农村广阔天地更进一步展现自我?本文接下来将逐步解答这些问题。

2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情况分析

笔者首先就当前大学生对以选调生村官身份前往农村就业的意向及对农村就业情况的认识进行调查,综合发现目前大学生前往农村就业积极性较弱,且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设施、工资薪酬等。

2.1大学生就选调生村官方向就业意愿

在调查到的样本中,明确有考取选调生村官意愿的大学生占23.2%,相对于考研、出国、考公等主流选择来说,有意愿考取选调生村官的比例较低,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明确没有意愿考取选调生村官的比例占到60.7%,即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愿意以选调生村官的身份投入到乡镇工作的人数仍较少。

结合进一步分析可知,男生中愿意报考选调生村官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因调查样本中男生比例要远小于女生比例,故在数量上并不占优。

2.2乡镇工作条件

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对乡镇基础设施、工资薪酬、工作考核系统、晋升潜力、社会认可度、技能学习培养这六个方面的评价。根据大学生对乡镇工作现状的综合评价中可知,这六个因素的评价都维持在“一般”和“较好”之间,不过由于以上六项指标对乡镇情况的综合评价都比较保守,即总体而言,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农村就业的条件很一般。

其中基础设施、工资薪酬、工作考核这三项评分相对偏低,而工资薪酬最低,这也进一步表明这三者即为影响当前大学生不愿意前往农村就业的主要阻碍因素,且这三项的标准差也较小,说明大学生对乡镇的这三项情况都有比较接近的印象。乡镇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在六项指标中排位中等偏上,但是标准差高居第二,一方面表明城乡平等的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还是有一部分人在工作观念里有地域的区分。乡镇晋升潜力评分较高但同时标准差也最高,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于这一项指标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关于技能学习培养的评分在六项中最高,标准差也相对较低,说明大学生群体认为到乡镇工作有利于磨炼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水平,且在这一点上分歧不大。

3“两选并轨”制度对大学生农村就业积极性影响

调查结果表示,六大就业条件的改善对大学生前往农村就业意向的正相关影响,笔者进一步分析得出“两选并轨”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前往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笔者也从信息了解途径、社交影响、招录条件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该制度仍有优化的可能性。

3.1六大就业条件改善的影响

3.1.1工资薪酬条件。工资薪酬的提升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的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其影响在五大条件中排第二,同时根据前面分析,该条件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不愿去农村的最主要原因,即这一可谓是当务之急,极其迫切,如果解决了工资问题或者找到其他替代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大学生们的问题。而“两选并轨”制度正是使得这一条件得到了有效保障。之前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工资薪酬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状况,偏远地区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且服务期限极长,普通村官需服务满三或六年方有机会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新制度招录的选调生仅需1年的试用期即可经考核进入公务员体制,虽其后两年仍需在基层服务,但相较之前,在工资薪酬这一条件上已有了明显提升,故“两选并轨”制度能使大学生农村就业在这一因素上得到显著改善。

3.1.2晋升潜力条件。晋升潜力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倾向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十分注重就业岗位的未来发展,甚至决定了其是否会前往农村就业,同时结合大学生对乡镇现状评价可知,乡镇的晋升潜力条件亟待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晋升潜力可以看做是工资薪酬因素在时间维度上的延伸。在以前,大学生村官在村官期满后的出路上有很大的问题,村官或考取公务员,或自行创业,或前往各类企业就业,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创业风险较大,相当于其在村官期满后需重新进行职业规划,前途未知,更无晋升潜力一说。而“两选并轨”制度采用选调生管理办法,即选调生村官在一年试用期后经考核直接纳入公务员体制,且以“后备干部”的存在有更大的晋升潜力,直接解决了村官的村官出路问题。故结合以上两个角度,笔者有理由相信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大力提升毕业生农村就业意向。

3.1.3基础设施条件。当前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的生活条件满意度较低,其影响程度均值也处于最低水平,这表明相对于其他五个因素而言,基础设施非关键性因素,但若能对生活工作条件得到提升,那么也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并且也会相应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就业意向。就这一因素而言,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整体农村经济发展的提升,而非简单的制度可以解决,但从长期来看,在“两选并轨”制度的实施下,更高素质的选调生村官的人的因素与科技发展的生产力的因素能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从而为提升未来基础设施因素打下基础。

3.1.4工作考核条件。工作考核条件是当前大学生较为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其影响程度也达到中等,故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引导毕业生前往农村也具有重要意义。先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因未对村官的岗位职能进行明确划分,大部分村官基本从事着打杂、哪里有需要去哪里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村官的工作考核。而“两选并轨”制度依照选调生管理办法,因涉及到选调生村官在1年后能否成为正式公务员、且事关“后备人才”的培养而非普通的公务人员,对其工作的考核十分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其之后晋升的客观公平性,故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向。

3.1.5社会认可度及技能学习条件。这两个因素从当前满意度与影响程度来看,均属于中等情况,但正相关性与不高的满意程度仍表明,这两个条件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人才引流的效果。

之前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与“两选并轨”制度均使得选调生村官在基层服务至少3年,但因后者考核条件的提升,相信会使得毕业生在基层服务工作开展地更为扎实,从而使得其得到更充分的自我发展,同时新制度的实行是对其给予更高的社会认可,故笔者认为,在新制度的实行下,将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前往农村并得到发展。

3.2信息了解程度及途径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选调生村官主要有五条了解途径,分别是政府组织部官网或人社厅官网、学校官网、政府招录宣传册、讲座宣传以及亲戚朋友。根据调查显示的各种选调生村官的了解途径和大学生对选调生村官的了解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五种途径对选调生村官了解情况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而其中以政府组织部官网或者人社厅官网的影响效果为最大,学校官网第二,之后依次是亲戚朋友、讲座宣传和政府宣传册,但后三者相差不大。故政府官网和学校官网是现阶段大学生了解选调生村官的重要途径,这两条途径所涵盖和展现的信息在今后“两选并轨”制度优化的工作中很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在发挥自身原有作用的前提下提升影响力,积极号召更多优秀大学生投入乡镇工作。同时后三条途径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具有极强的社会发散性,做好后三条途径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在社会上提升选调生村官的社会认识和社会认同。

3.3融入新环境社交的影响

在择业时,全新的环境及社交圈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具体体现在个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上,因选调生村官在工作后会进入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陌生的同事打交道,且同时遭受着环境相对艰苦的影响,使得这一这种影响在是否参加选调生村官选拔中会更明显。同时从社交环境对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影响情况调查可知,有91.1%的人认为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甚至有11.6%的人认为很有影响,且从调查比较得知女生受影响的程度更深。因而在今后,“两选并轨”制度有必要考虑在这一方面的加强疏导,从而形成农村人才引流的正向动力。

3.4招录条件政治面貌限制的影响

大学生对政治面貌限定这一要求的评价结果,有45.5%的大学生认为,选调生村官的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的要求太高,且这一比例接近一半。虽然实际操作当中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一限定被稍微放开的,但还是要求得有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而且在各类文件中“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一要求并未删去,让一些大学生望而却步。此外,例如在定向选调生的招录条件中,直至2019年才放开面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此前则要求985、211,但对浙江省而言,仅有浙江大学,而其他高校学生则失去资格,因此笔者认为在招录条件上,可以适当做一定的放开,以免因这一高要求错过了优秀的大学生。

4“两选并轨”调查总结与相关建议

4.1调查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两选并轨”制度发展至今,通过结合大学生村官制度与选调生制度,以选调生管理方式培养选调生村官,从六大就业条件上有效提升大学生农村就业意向。

对大学生而言,选调生村官岗位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当前一二线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良好地推动“两选并轨”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更多的人才引入农村广阔天地,并通过基层实践锻炼能力,更充分的得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对农村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而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人才储备资源,应该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两选并轨”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原村官制度面临的“没人去、留不住”等问题,使得人才在基层更扎实、长效地服务,为农村全面发展助力。

4.2相关建议

针基于以上两方面意义,为更好推动政策的长期发展,结合大学生自身需求,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4.2.1扩大宣传途径,增加选调生村官普及度

针对当前仍有部分大学生不知道选调生只知公务员这一现象,各高校及政府媒体有必要加强对这一政策的宣传,尤其是高校应努力配合、积极引导大学生。首先,高校可充分利用新型的社交媒体,采用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毕业季时,利用学校网站、微信等社交平台和展板、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实时解读“两选并轨”制度,宣传优秀典型,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兴趣。此外,也可通过系列讲座的形式,邀请优秀校友返校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下乡就业的经验和心得,让大学生对农村就业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去下乡就业的顾虑。

4.2.2适当放宽招录要求,扩大优秀人才储备

在现有招录要求上,除党员外,可适当考虑各高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同时也可考虑将应届毕业生扩大至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非应届毕业生,从而避免优秀大学生人才的流失。此外,在选调生村官的培养方式上,也可以对新进入选调生村官团队的大学生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以及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从而使得这些刚进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有更强的归属感以及自我提升满足,人才得到更充分培养。

4.2.3完善工作考核,加强人才全面培养

原村官制度在村官工作落实上存在着较大问题,村官普遍反映就职后实际工作情况与预期存在很大偏差、工作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低,因而要想将“选调生”制度得到长远发展,在今后应加强这一方面的重视,明确职能部门分工,找准人才定位培养,完善工作考核机制,通过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选调生村官在基层实践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国家后备干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1].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0(11):25-37.

[2][美]理查德•谢里登[1].《最有效的干法》[J].中国共青团,2019,0(5):34-34.

[3]芜组宣[1].芜湖市:突出精细化培育促进选调乍历练成长[J].江淮,2019,0(1):38-38.

[4]彦德[1],谭慧艳[1].着力培养选拔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4):27-31.

[5]徐向学[1].政治为先建筑扁平化学生党建结构——基于学生工作案例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53-54.

[6]中共枣阳市委组织部课题组[1],马红伟[1],张晓锐[1].选拔干部要突出政治标准[J].党政干部论坛,2018,0(12):20-22.

[7]周娴静,孙金龙.嘉鱼选聘“大学生专干”储备换届人才[J].党员生活(湖北),2018,0(18):43-43.

[8]周媛媛[1].新时期高校中青年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26):86-87.

[9]赵卉.关于选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分析与思考——以浙江省常山县为例[J].南方企业家,2018,0(2):217-217.

[10]郑祖轩[1].镇海区“能人回归”计划助力乡村振兴[J].宁波通讯,2018,0(21):49-50.

作者简介

陈水芳(1998.04——),女,浙江省萧山人,浙江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本科生。

董历(1997.10——),男,浙江省宁波人,浙江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本科生。

刘冰茜(1997.10——),女,浙江省丽水人,浙江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本科生。

项目资金来源

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项目(项目编号为1X02901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