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PPP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

江小敏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从2014年起,PPP行业开始高速发展,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与日俱增。由于PPP项目投资金额大、运作周期长、政策敏感性强等特点,促使参与方重视政策、法律和项目合规性等各方面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合理、科学、公平的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正是降低项目总成本,最终实现物有所值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PPP;风险分配;私营部门;政府监管

1.前言

PPP不仅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更是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本质是利用私营企业的资金、人员和技术优势,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产品[1]。先实行的PPP项目大多采用DBFO方式,政府不再是公共设施的长期所有者,而主要是使用者。政府提出拟建公共设施和拟获服务的明确要求,有私营部门负责项目的融资、建造和运营。根据国际上的实践经验,作者还将PPP模式分为三类:私营部门经济上自立的项目;合资经营;向公共部门出售服务。PPP项目风险与传统项目风险有一定区别,其区别主要来源于PPP项目组织框架、运作模式、投资数额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2.关键风险的识别

对待项目的风险,主要分为风险的识别、分配和应对。识别风险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已有学者提出了针对识别PPP项目的关键风险的方法,利用专家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方法将数据中得到的风险因素归纳为五个因子,并找出了每个相对独立因子中的关键因素分别为1)宏观管理和私营机构自身能力方面的风险;2)政府监管方面的风险;3)项目生存方面的风险;4)项目融资和成本等方面的财务风险;5)与公私双方共同决策能力相关的风险[2]。PPP项目主要适用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数量种类错综复杂,有区别性地对待不同风险类型,提高对关键风险的关注度,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各方的效率。

3.公私两方风险的分担

众多的实际PPP项目案例显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私两方缺乏公平的定量风险分担标准。柯永健等学者通过查阅收集大量文献,综述归纳了项目分担在项目过程中的时点与要点。从建立的风险分担时点图得出公共部门需要在项目准备阶段进行分先识别和评估、制作招标文件中对风险初步分担,在合同组织阶段进行风险分担谈判[3]。私营部门需要在投标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和报价,在合同组织阶段进行风险分担谈判。杨晓波等学者结合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分担框架,将项目风险分担分为三个阶段:1)初始风险分配,公共部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初步分配;2)谈判分配,私营部门对分配风险进行评估,对于控制力不大的风险进行重新谈判分配;3)风险的跟踪和再分配[1]。签订合同后,对于未分配和意料之外未识别的风险进行再分配。基于证券市场中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收益,利用马柯维茨模型,为使组合风险最小,利用导数求解一元多次方程可以得到公私部门风险分担的最佳比例。Xiao-HuaJin等学者提出由于PPP项目的特殊性,传统的建模技术例如多元线性回归已不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的风险问题,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风险分配进行建模,利用实证结果来验证该神经网络方法在PPP项目风险分配中有很好地应用效果。

目前,业界对于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已达成共识: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方对某一风险最有控制力意味在他处在最有利的位置,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从而保证了控制风险的一方用于控制风险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同时由于风险在某一方的控制力之内,使其有动力为管理风险而努力。按照上述风险分配的原则,应该把建设风险分配给私人部门,因为私人部门处在最有利的位置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他可以通过建设合同将建设风险转移给建设承包商,但他将仍然对公共部门负首要的责任;而有些风险如政治风险、法律变更风险、国有化风险则需要由更有控制力的公共部门来承担,因为公共部门作为政府或政府的代表,有能力影响规章制度、政策、法律和其它规定,处在比私人部门更有利的位置来识别、评价和控制这些风险。

4.我国PPP模式推行现状

随着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需求增加、政府的财力等原因,PPP模式推广成为必然。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尚缺乏,而PPP项目风险的特殊性使风险控制变得十分重要。利用合同、协议和担保可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控制也是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块。在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中,在风险分担的过程中,达成了共识的准则包括:风险应该由最优控制力的一方承担;风险分担与所得收益匹配;需要有承担风险的意愿。PPP项目具备很多优点,但其应用并不是万能的,合理公平的风险分担是成功的关键。

5.结语

PPP项目具备很多优点,但其应用并不是万能的,成功的PPP项目运作需要合理化的风险分配以及框架予以支持,公共机构和私营部门需要基于项目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对PPP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在前期,公共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分析风险因素,通过后续谈判来制定公私双方风险分担的最佳比例,只有遵循合理化的风险分配原则及框架,才能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PPP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秋波,侯晓文.PPP模式风险分担框架的改进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08):13-17.

[2]邓小鹏,李启明,熊伟,袁竞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的关键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2):55-56+59.

[3]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2008(04):31-35.

作者简介:江小敏(1998.01-),女,江西上饶人,南京市江宁区河海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