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入城复清渠六河碧水换新颜

/ 2

引流入城复清渠六河碧水换新颜

张锦花卞诗蓉

——浅谈城区水循环管理的几点思考

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江苏省南京市211200

《二十五史》上有载:“溧水,东南有庐山,秦淮水别源出焉。”作为秦淮河的源头,溧水是一座因水得名、以水为魂的城市。

溧水地处茅山山脉突起绵延区,缓丘低岗几乎分布全区,地势起伏较大,属典型丘陵地区。境内共有骨干河道7条、镇级河道99条、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73座、大小塘坝近4万座,水资源总量丰富,圩区水网密布,水乡风韵浓厚。中山河、南门河、陈沛河、金毕河、护城河、经济河6条河道穿城而过,皆处于山丘区水库泄洪道下游,比降大,来水呈“势头猛、速度快、留不住”的态势。加上长期缺乏有效治理,“水少、水死、水脏”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建设宜业宜居新溧水,“引流入城”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一、清水通道的实施。

清水通道工程自2014年年底动工,历时2年施工,于2016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今年7月23日试运行,西山下泵站4台机泵共运行39.5小时,向城区补水7.9万方,标志着清水通道全线贯通。

1、实施背景:

由于雨污未分、管理不到位,造成污水管道溢流、工业偷排、废弃物随意乱丢等情况时有发生,城区6条河道不同程度存在底泥淤积、水体黑臭的现象,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南门河、护城河虽经几次治理,但成效不明显。2015年,南门河被市列入黑臭河道,城区水环境再次敲响警钟。早在2012年初,溧水区水务局就开始谋划实施城区水循环工程,旨在通过调水引流,充沛城区水源,使城区河道水动起来,改善水体水质。经过集思广益和专家组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利用秋湖泵站调水,经西山下提升,沿秋湖山、无想山麓开凿渠道,引水入城”的方案,形成一条清水补充通道。

2、实施原则:

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资源环境,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设施联通水系,引水进入城区河道实施清水补给,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同时通过工程治理,解决城区河道水少、留不住的问题。使城区河道既保持一定的景观水位和水体流动,又能形成良好的水环境效应,提升城市品质。

3、实施内容:

新建西山下2个流量提水泵站、开挖11.2公里输水渠道、建设配套建筑物89座,建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金龙山水库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等;总投资8956万元。

4、调水路线:

调水路线全长28公里,以石臼湖为水源,经新桥河引水,由湫湖泵站一级提水,入秋湖灌区总干渠,输水至西山下,经西山下泵站二级提水,由输水渠道串联起王家甸、宋家、幸庄、金龙山四座小型水库,通过闸门控制,既可补水入库,也可直接向城区金毕河、陈沛河、南门河实施补水,最终汇入一干河。(附线路图)

5、初步工程效益:

2017年前三季度共补水160天,累计补水量为2560万方。为溧水区“咪豆音乐节”、“迷你马拉松”等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提供了优美的水环境。参加活动的人们置身于“水长在、河长清、景长美”的环境中,深切感受到了溧水“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独特气质,“水美溧水”成为溧水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为确保清水通道的正常运行,根据试运行情况,我局经梳理,发现存在三个问题:

1、秋湖灌区总干渠老化:

秋湖灌区总干渠始建于1980年,建设年代久远,经过多年的运行,灌区水利设施老化、破损、渗漏现象严重,存在严重的结构安全隐患,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成本的提高。

2、西山下泵站流量偏小:

随着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水景观打造、滨水公园建设,蓄水需求量加大,西山下泵站2个流量的提水能力将不能适应城区水环境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扩容改造。

3、城区水循环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清水通道贯通后,今年两次实施向城区补水,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环境,工程效益初显。同时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保证城区水源调度的科学性?由谁来负责配套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养护经费由谁来承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清水通道的畅通和有效运行。

同时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的要求,根据溧水区“三城一园”的发展目标,在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康居新城的同时,也对水系循环畅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清水通道工程作为“引流入城”最重要的水利设施将承担起更为艰巨的任务。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实施总干渠维修改造:

维修改造渡槽、倒虹吸、穿路涵等建筑物,同步实施总干整治。估算总投资:1500万元。

2、实施西山下泵站有计划扩容: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西山下泵站过水流量,拟再扩容2个流量。建议在景观改造时,同步改造输水渠道中的涵洞等建筑物。

3、构建城区水循环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统一指挥体系。明确管理机构,实行城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通过制定“科学、准确、经济、安全”的调度方案,实现水体的科学化、精细化调度。主要职责是:负责调度秋湖泵站至一干河水系,城区河道的防洪排涝,小西门水利枢纽、中山闸、王家冲滚水坝、秋湖泵站、西山下泵站及4个水库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工作。

二是建立整体运行机制:通过清水通道引水入城是一套“组合拳”,各环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联系非常紧密。建议将王家甸等4座小水库划给水源调度中心管理,并统一指挥调度沿线水工程的运行,形成重要节点的联动机制,制定规范统一的操作程序,确保整体运行质量。

三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一方面是工程的长效管护。建议把清水通道纳入城区河道管理体制,由相关部门负责沿岸、河道内的垃圾以及漂浮物打捞等工作,并定期开展通道沿岸的绿化养护工作。另一方面是配套设施的日常养护。配套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输水渠道等配套设施养护,建议由养护专业队伍负责。

三、几点思考:

城区水环境整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清水通道本身功能单一,只单纯改善了水质、保障了水量。要想长久保持优美水环境,彻底改善城区水环境面貌,需构建“水岸同治、共管共治”的局面:

1、从源头入手,抓控源截污。

以排水达标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认真排查排污口,切断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及截污纳管,完成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推进排水达标区创建工作,实现“水岸同治”的目标。

2、从措施入手,抓生态清淤。

实施城区河道常态化生态清淤,实行二、三年轮浚制。建立清淤台账,定期对城区河道有计划实施生态清淤疏浚,消除底泥污染,实现河畅,有效改善水质。

3、从管理入手,抓“河长制”推行。

以落实“河长制”为契机,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河长治理管理机制,落实河道日常管理、突击治理、常态保护责任,营造“共管共治”的局面,促进城乡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水环境效果,实现“共管共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