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用药存在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儿科临床用药存在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黄丽1张小刚2

1.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天水741000

2.天水市张家川县川王镇卫生院甘肃天水741506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儿科患者680例,根据开展护理模式时间节点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2018年1~4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18年5~8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治疗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护理质量评分,用药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引言

儿科为临床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患儿为主。作为特殊人群,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且机体组织结构、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因此,患儿的存在更多的用药隐患及用药风险。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处方药的药物说明书、药物相关资料均较缺乏充足的儿童用药数据,因此,临床需加强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

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儿科患者680例,根据开展护理模式时间节点进行分组,实施前(2018年1~4月)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18年5~8月)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340例,男202例,女138例,年龄6月到12岁。实施后340例,男213例,女127例,年龄6月到1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在医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②年龄在0~14岁。③患儿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②精神疾病儿。③智力障碍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实施前采取常规护理由医师结合患儿病情进行经验性用药或根据检验结果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实施后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详细如下:①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学、医疗质量管理、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药学干预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针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使抗感染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化。②规范操作,在用药过程,药液要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药液的配伍禁忌,准确对用药剂量进行计算。如遇到特殊用药,如应用氨茶碱,要有两人进行核算,对于不足1mL的用药量,选用合适的注射器。进行药敏实验前,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情况、身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明确是否有过敏史。③护理细节,治疗开始前,和患儿父母积极沟通,搜集资料,发现患儿潜在的用药风险,帮助其避免。用药时,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若有必要及条件,也利用输液泵进行用药。用药全程增加巡视频率,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各项体征变化,定时检查是否有漏液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时问询患儿主诉,帮助患儿处理不适。给予患儿心理干预,给予及时的安抚以及鼓励,提高患儿的用药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儿的不良用药事件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防控效果比较

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均少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药物治疗是儿童疾病临床治疗的关键方法,世界各地的主要医疗机构都全面关注临床合理用药,不合理使用药物不仅会大大增加经济成本,还会引起可能影响子女生活质量的个人安全相关问题。部门合理使用药物是因为临床药学的基本核心内容、不完整和自身功能不完善而引起高敏感性的儿童,所以临床儿科药物合理性的十分之一至关重要。临床护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护理的危险。其中药物安全比较普遍,护理各方面都表明了安全药物的重要性,临床药物存在安全问题会威胁孩子的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前用药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一下几点:(1)科室对药品严格管理不够到位,没有完全按照储存条件来存放药品,使有的药物效能下降,成为用药安全隐患。定期检查药品配备不够仔细,使得急救药品用后未及时补充,影响急救效率。一些药品混合放置,增加了工作量、药品错拿风险。(2)操作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医嘱,儿科护理任务繁重,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在查对医嘱过程受到打扰,有可能出现医嘱摘抄错误。儿科用药复杂,且变化较快,使得医嘱也会随时更新,若没有做到及时的医护沟通,会引起用药错误。③(3)用药制度不完善,当班护理人员没有严格的进行医嘱查对,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用药风险。配备药液过程,没有严格核对,能配错药物,拿错药物。用药过程若没有做好观察工作,会导致用药不良反应处理效率下降。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属于新兴的预见性护理模式,通过分析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护理管理措施,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加强护理管理措施,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为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护理意识和法制概念,确保药品安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相关知识,采取典型的案例方法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显着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谨慎性。第二,遵守临床儿科手术标准。医院必须全面认真贯彻和实施无菌运营相关要求,液体必须遵守目前实施的原则,避免药品劣化和污染。仔细观察儿童病房,仔细观察儿童药物中病情的变化,检查液体泄漏现象,注射完毕后及时更换。在对儿童进行药物过敏检查之前,需要对儿童是否有过去的历史进行严格检查,不能对有过敏史的儿童进行血液检查。最后,您可以设置加强儿科药品安全管理的儿科专业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每周清点一次,以避免药品过期和积压,用红笔在3个月内记录到期药,详细显示到期日,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放置药品,包装在箱子里,统一设计标签,合理开发药品基数,遵守手册相关规格。近期严格遵守预制药品的原则,使用急救药品后要及时补充。专门柜专门管理高危药物、毒品和麻药的锁定。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能够提高综合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焕,周玥,柏冬.儿科用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要则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153-155+161.

[2]宋娟.临床药师对儿科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4):185-186.

[3]范晓梅,李文周,张竞佳,林微,许晨舒,周艳莹,钟智,吴立明,陈瑜,钟明,申新田,郭惠娟.PDCA循环管理干预儿科辅助用药磷酸肌酸钠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05):580-583.

[4]陈文彬.儿科临床用药中的问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7):195.

[5]李艳,宋亚刚,苗明三.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儿科中成药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5):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