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填挖边坡工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区填挖边坡工程分析

潘鑫

潘鑫

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

摘要:该文对山区填挖边坡工程的岩土工程内容进行了搜集分析、归类和总结;对山区填挖边坡工程几种基础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工程边坡治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山区填挖边坡工程桩基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勘察;边坡;基础;持力层

1序言

随着平原区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往山区发展,山区地质复杂,存在挖填方区域工程基础类型分析困难的问题。详细的岩土工程分析对此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向、桩基类型、基础类型、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山区边坡岩土工程分析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山前区域地质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搜集

2.1搜集相关资料

浙江大部分为丘陵地貌,部分为滨海淤积地貌,搜集浙江部分地区山前区域的地质勘察报告,每个报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不相同,在了解报告内容后并作归类,掌握不同报告的重点和要点。

2.2资料分析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山区填挖边坡工程基础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整平标高位于现在坡面标高之上,属于填方形式;

第二类,整平标高与边坡相交(整平标高位于坡面标高之中),既有填方又有挖方形式;

第三类,整平标高位于现状坡面标高之下,属于挖方形式。

3填挖边坡工程分析

3.1填挖边坡工程基础分析

3.1.1第一类(平台位于现状坡面标高之上)

A平台标高为场地整平标高,现状场地标高为如示意图1所示,A平台整体位于现状边坡之上,需回填5m左右。建议拟建场地先清除表层的耕植土,再进行塘渣的工作。

拟建建筑物基本处于填方区,且填方高度较大,采用挖孔桩基础,采用基岩上部土层为桩基础联合持力层。由于填土厚度较大,设计也可考虑直接采用经承载力检测的压密填土作为浅基础持力层的条基或柱基。

示意图2

3.1.3第三类(平台位于现状坡面标高之下)

C平台标高为场地整平标高,现状场地标高为如示意图3所示。基本上需要开挖至整平标高,局部基岩起伏较大,基础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存在往往较多的情况。土层区域采用挖孔墩基础,采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基岩区域则直接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当采用不同地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应采取一定措施满足不均匀沉降要求。

示意图3

3.2填挖交界处处理

地势起伏较大,填挖交错,为避免不均匀沉降较大,填挖交接处的搭接处理尤其重要,填挖交接处宜放坡并开挖台阶搭接,不同填筑层的搭接面应错开,使填筑体与原坡面良好啮合,减少沉降,并避免形成滑面。

3.3工程边坡治理

在工程建设后场地将进行开挖和填方,形成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

当土质开挖形成高陡边坡,根据本地区类似边坡情况,易形成滑坡。因此场地开挖边坡和各平台之间开挖边坡均易形成滑坡,需对开挖边坡进行专项工程设计,如采用支挡、排水等措施,

填方边坡中,若填土未经填方设计处理形成,需对填土进行专项勘察。若为压实填土,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具体要求,进行填方设计。根据规范要求,压实填土的质量要求压实系数λc≥0.95,并对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当场地填土部位斜坡坡度较陡,且填土厚度较大。若填土未经填方设计处理形成,则如此高陡的填方边坡极易形成滑坡,对填土地基尚需进行专门的填土勘察。若为压实填土,则需进行专项设计,应采取防止填土可能沿坡面滑动的措施,并应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并对填土边坡进行支护。

填土以后形成的高边坡,稳定性差,应设置挡土结构,如扶壁式挡墙等。

各平台间拟设置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应设置地表及内部排水系统。

4桩基设计和施工建议

若填方高度大、地基条件较为复杂,设计需分区块做好相关的基础设计、填方整体稳定及边坡稳定、填方后的环境水综合设计治理工作。

为防止填方外侧边缘下卧土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而导致地基失稳,建议在填方边坡前缘一定范围内以强、中风化层作为填方地基或设置重力挡土墙,挡土墙埋深应进入中风化基岩一定深度,以限制高填方地基向外侧挤出形成连续滑动面,同时该挡墙基础也能防止填方边坡的侧向滑动,挡土墙宽度应通过地基及边坡稳定性计算后确定。

建议对涉及区域采用强夯处理或施工前对该层进行承载力试验及沉降观测,若不能满足要求则考虑进行重新开挖回填压实处理;堆填区外侧坡面均为大块石松散堆积。

如采用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其对地层的适应性较强,一般不会存在沉桩困难问题。但上部填土和下部含角砾较高的土可能会对成桩质量产生影响。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易控制,而桩底沉渣的厚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桩端承载力的发挥,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桩底沉渣厚度,桩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cm。

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必须保证桩身质量,控制沉渣厚度,防止桩端土层发生松驰。回填较厚区域,应保证护筒的埋置深度,同事应注意软土层中可能产生的缩颈情况,做好泥浆的回收工作,防止泥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