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补充养老金的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0
/ 2

电力企业补充养老金的模式研究

孙艳春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北京市102401)

摘要: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的电力企业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满足职工养老的基本需求,促进全社会的团结和稳定,而且收效比较明显,但是以整体来说,单一的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其固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予以改革,企业补充养老金(年金)的兴起,为企业留住人才,为企业职工谋求更多利益,职工更好地努力工作,为我国养老金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元化,开辟了新的探索模式。

关键词:电力企业;补充养老金;探讨

当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走向多层次的历史由来已久。很多国家在建立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时候,并没有让某一个组织或单独的制度承担所有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建立起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很多国家也都是多种制度类型并存,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企业补充养老金涵义

企业补充养老金也称为企业年金,是国家在基本养老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项养老保障制度,旨在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和商业保险不同,也不等同于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多支柱的保险保障,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企业补充养老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促进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以及积极为企业服务,从而提供给职工退休生活的经济支持。

二、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经济背景条件

从美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美国的企业年金是在其经济腾飞、企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为了适应雇主、雇员各方面的要求,由个别企业独创并传播发展起来的,英国的企业年金虽说是有政府的引导成份,但也是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条件下发展起的,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大型企业数量不多,经济实力有限,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负担平均为23%,加上住房公积金,以及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缴费,总体费率负担在40%-50%间,是比较重的。由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负担还不能马上降下来,大规模地开展补充养老保险,会使一些企业感到负担过重,特别是对那些老工业基地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佳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当前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确实有一定难度,只能从各个企业的实际出发,逐步展开。

(二)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主要是指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关系的模式,也就是通过某种财务安排,筹集必要的资金,以应付养老金的给付。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

1.现收现付模式

它是根据未来一定时期的养老金给付和指数调节的情况进行调整财务收支计划,旨在实现企业短期财务收支平衡,它通常由企业自身管理,用企业现期的收入支付现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其优点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起步初期所需支付的养老金水平较低,企业负担的养老金成本较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且方法简单易于接受。其缺点是:缺乏必要的基金积累,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到来时养老保险费用膨胀的需要,未来人口老龄化时企业养老负担过重。没有长期规划,预测时间短,稳定性差,往往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去平衡,使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

2.完全积累模式

它是指企业定期筹集职工工作期间部分递延工资并予以积累增值,到职工年老退休时,就取出积存的基金用于养老金的给付,它是一种类似储蓄的财务结构,旨在实现企业长期财务收支平衡。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积累一笔数额巨大的基金,使养老保险能有一个较为稳妥的经济保证,也就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所需资金支出的增加做好一定的准备。其缺点是: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数额很大,受通货膨胀影响,基金遭受贬值的风险很大。由于基金一般要经过长达20-40年的积存才能满足给付的需要,所以基金的测算和管理要求专业性强,技术高。

3、互济功能较弱

部分积累模式是在现收现付模式基础上,在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始时让现职劳动者多负担一部分养老金成本,除满足当年支出后留有一定的储蓄形成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人口老化时逐渐使用这笔积累,直到人口度过老龄化高峰期后实现收支平衡。也就是说,部分积累模式是将现收现付和完全积累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三、改善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个人方面

个人应该加强社会保险责任感和自我保险意识,提高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认识,积极参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二)政府方面

1.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宣传教育工作时刻不能松懈,要运用新闻媒体和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使政策深入职工心中,提高企业与职工自觉参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意识与责任,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办好。美国保险业发达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孩提时就从家长那里知道了“自我保障”的重要性。因此,若保险公司和政府能联手通过各种媒体、营销途径将宣传活动从幼儿抓起,相信不久的将来,补充养老保险市场定会春光一片。

2.建立严格信息披露制度,要提高企业年金营运的透明度,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错误信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基金营运机构必须将基金投资的成本、效益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向公众披露,监管机构则着重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的支付、积累、运营等情况,并通过法规予以明确应由何种机构、通过何种形式,并以何种周期、以何种标准和规则向参保人公布,公布何种信息等关键问题,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由此,基金营运机构才能置于监管机构和基金持有人的双重监督之下。

3.适当拓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企业年金除了购买国债、银行存款之外,还可以进行银行间同行拆借、二级市场债券交易,提高短期资金的收益率等。

4.着力培养职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高效廉洁的养老保险干部队伍,促使养老保险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方面

为吸引优秀人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应加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企业之问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吸引优秀人才,除了丰厚的薪水待遇外,还要靠长远的吸引力来稳定所需人才,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如果实施方案设计的合理,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不仅可以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还可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效益和负担能力的差异也会起来起大,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已成为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应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建全工会组织或集体谈判制度,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因为这都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顺利实施的保证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企业职工自身角度来讲,养老是老年保障的重要依据,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手段。目前电力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的执行,可以将存在的诸多难题予以解决,如养老保险落后、职工能动性不高等,因此需要加大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管理力度,完善养老体系,实行多层次的养老制度,从而保障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对于电器企业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明.关于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24):24.

[2]徐圣标.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探析[J].就业与保障,2007(12):44-45.

[3]张蕾.浅谈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管理与使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