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 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徐静李双英刘巍徐海燕车特郑伟

(鸡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应用研究的对象,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差异;对患者进行至少3月以上临床随访。结果:80例患者中,49例(61.25%)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20例(25.0%),症状减轻10例(12.5%),无效1例(1.25%)。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过性头晕、耳鸣6例。80例患者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7.6±0.7)个月,症状消失70例(87.5%),症状减轻9例(11.2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是治疗颅神经疾病极为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明确,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性别、年龄、患侧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预后无影响,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此外,术中应注意探查颅神经全程,保证减压充分,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颅神经疾病;临床研究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因手术区域位于桥脑小脑角区,此区域神经、血管及脑干关系密切,故手术难度较高,良好的术中体位对手术的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显微血管减压求则通过用垫开物将责任血管推离颅神经根部而达到治疗目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因其安全性、有效性而迅速在临床推广。本文报告将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对责任血管的发现、复发病例的原因等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应用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由3名以上神经内、外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诊断,符合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典型性或非典型性原发性TN的诊断标准。80例患者当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8~77岁,平均(57.3±3.5)岁。其中面肌痉挛68例,三叉神经痛12例。病程3.4~20.9年,平均(7.8±4.1)年。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前都曾有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史,效果均无持续好转。大部分患者术前行CT和(或)MRI以排除颅内肿瘤。

1.2方法

80例患者的手术均于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进行,以l%利多卡因切口周围全层局部浸润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酌情静脉输注适量镇定药物。健侧卧位,上半身抬高30。头部下垂15°并向健侧旋转10°。枕下、乳突后横切口开颅,骨窗直径一般在1.5~2.5cm之间。如探查及治疗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时,开颅位置较治疗三叉神经痛时低约0.5~1cm。患者乳突位于最高位置,便于保持手术显微镜光轴与入路相一致。切口采用耳后发际内0.5em与发际平行的竖切口,长约3----5cm,切口长短取决于患者颈部的长短和粗细。打开枕下乙状窦后颅骨,进入桥小脑角池,锐性剪开三叉神经或面听神经周围蛛网膜,显露受累颅神经出脑干段,判明责任血管后,将血管游离并推移离开出脑干段,将适当大小的Teflon棉片放置血管和脑干之间。然后关颅,术毕。所有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因此术中可反复验证手术效果。如果症状未能完全消失,应该进一步探查可能存在的其他责任血管(尤其是相邻静脉),并行相应减压术。这也是某些病例复发原因。当完成责任血管减压颅神经的松解后,经反复验证,症状依然有残存时,可以根据病人的疼痛范围对三叉神经感觉根行部分切断;对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丝进行部分切断,以保证疗效和防止复发。术中再次让患者做疼痛诱发动作,待手术效果确定后,关颅结束手术。手术全程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护。

手术完成后对本组有8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1~18个月。疗效判定:术后2周至半年内症状消失者为治愈、症状改善或减轻为好转、症状同术前为无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中,49例(61.25%)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20例(25.0%),症状减轻10例(12.5%),无效1例(1.25%)。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过性头晕、耳鸣6例。80例患者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7.6±0.7)个月,症状消失70例(87.5%),症状减轻9例(11.2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其共同的主要病因被公认为血管与神经相接触有关,故将其统称为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颅神经疾病的特点是以一侧面神经支配的肌群渐进性、不自主、间歇性和阵发性、不规则的强直或阵挛性面部肌肉收缩为其特征。起病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整个面肌扩展,重者眼轮匝肌抽动致使睁眼困难。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可因精神紧张、疲倦、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入睡后抽搐停止,有数天至数月的发作间期。但是,颅内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仅仅是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那么该类疾病的好发年龄推理应当是在青少年,或者是中青年之前。然而,该类疾病却大都是在中老年之后发病,如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7.3±3.5)岁,即中老年年龄段,正是临床上出现动脉硬化的好发年龄。根据相关研究证实有该病是由于血管压迫造成的;还表明解除神经根脑干出(入)口区的血管压迫是微血管减压术的关键所在。目前认为徽血管减压术的适应症主要有:顽固性疼痛或痉挛,经长期服药逐渐无效或有副作用者;采用过封闭、周围支于术或射频治疗后仍复发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疾病者;尤全身重要脏器严蕈疫患且年龄在75岁以下者;排除颅内肿瘤及动脉瘤。在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中,49例(61.25%)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20例(25.0%),症状减轻10例(12.5%),无效1例(1.25%)。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过性头晕、耳鸣6例。80例患者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7.6±0.7)个月,症状消失70例(87.5%),症状减轻9例(11.25)。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是治疗颅神经疾病极为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明确,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性别、年龄、患侧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预后无影响。因此高龄并非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绝对禁忌症。病程、压迫程度、减压效果是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预后的因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减压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及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已更加肯定,而潜在的并发症已明显降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但在应用MVD治疗耳鸣、体位性眩晕及神经源性高血压仍有争议,对其发病机制、手术适应症的选择、长期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巴吐鲁呼,艾尼瓦尔,殷惠美,等.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3):265-266.

[2]张晓军,高乃康.微血管减压术对桥小脑角区颅神经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4).

[3]梁晓龙,赵邵云,杜权,等.开颅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策略和技巧(附853例报告)[C]//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