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袁华容

袁华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15例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都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探讨其中发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9例的危险因素。结果PCI的症状明显;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因素具有关,具有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的PCI的发病率高于不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及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

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cstroke,PCS)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病变,导致发生的脑梗死,是脑梗死的常见类型,据统计约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20%[1]。病变可累及呼吸、循环中枢及网状激活系统,进展异常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预后较差[2]。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后循环脑梗死。但由于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断方法及临床资料相对缺乏,其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为更好的预防后循环脑梗死,避免其各项危险因素,我们对我院收治的急性PCS患者进行连续性前瞻性分析,探讨这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15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14例,女301例,年龄50~87岁,平均69.2312.62岁。所有患者都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其中发现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51~85岁,平均66.4711.24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

1.2危险因素的界定:①吸烟:指每天吸烟1支以上,烟龄在3个月以上。②饮酒:有长期饮酒史,每天饮酒20~40g,酒龄在5年以上。③糖尿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④高血压:按照《中国高由压防治指南》的标准。⑤高脂血症: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指标:总胆固醇(TC)≥5.7mmol/L;甘油三脂(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40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0.91mmol/L。⑥心脏病:有明确的冠心病、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

1.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标准,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PCI与相关因素的分析:具体见下附表,可见PCI的发生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因素具有关,具有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的PCI的发病率高于不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具有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的PCI发病情况

2.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眩晕218例;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伴肢体无力123例;眼球运动障碍38例;步态异常或肢体共济失调19例;发音或吞咽障碍72例;跌倒发作2例;偏盲9例;Horner综合征3例等。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国,已经成为第1致残原因。患者不仅自己痛苦,还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其中,后循环脑梗死涉及呼吸与循环中枢、咳嗽反射及吞咽功能,常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后循环脑梗死的研究。

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相对于前循环,后循环在血管走行、血流速度、灌注压力波动方面与前循环都不同,在血管反应性及血液成分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临床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普遍的血管病理改变,也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4]。此外,导致后循环脑梗死的常见原因也有[5]:动脉源性或心源性多发栓子堵塞远端动脉;近端动脉严重狭窄使远端多处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主干栓塞或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形态学功能上的紊乱。因此,如何避免各种发病原因,及时干预,预防各种高危因素就十分重要。我们对我院近年来神经内科收治的715例患者为分析对象,筛出多项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发现在发生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9例中,发现PCI的发生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因素均有关,具有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的PCI的发病率高于不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吸烟和饮酒可以从多个方面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也可慢性损害血管内壁。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病理解剖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诱发动脉痉挛;吸烟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饮酒过度则刺激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增加,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血中消除得慢,加重高脂血症,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增高,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压的升高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影响缺血脑组织的灌注,诱发脑梗死[6];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血液黏稠度,易引起毛细血管闭塞[7]。冠心病、高胆固醇患者可引出后循环小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综上,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及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amfordJ,SandercockP,DennisM,cta1.Classificationandnaturalhistoryofclinicallyidentifiablesubtypesofcerebralinfarction[J].Lancet,1991,337(8756):1521~1526.

[2]BarberM,WrightF,StottDJ,eta1.Predictorsofearlyneurologicaldeteflotationafterischemicstroke:aease—controlstudy[J].Gerontology,2004,50(2):102~109.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0.

[4]柳栋文,李学起.后循环脑梗死患者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104~105.

[5]赵春茹,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结构与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9):5685~5686.

[6]SatoS,ToyodaK,UeharaT,eta1.BaselineNIHStrokeScaleScorepredictingoutcomeinanteriorandposteriorcirculationstrokes.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30):1385~1388.

[7]BhallaA,SankaralingamS,TillingK,eta1.Efectofacuteglycaemicindexonclinicaloutcomeafteracutestroke[J].CerebrovascDis,2002,13(2):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