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邢建华

邢建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鲜活背景,创设和谐、健康、轻松的生活化课堂,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凭借生活,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的教学中,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1.创设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现代数学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学习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充满活力的氛围。教师要设法让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变得鲜活,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教师可创设一个游戏,模拟一个商店,规定商品的价格及人民币的数量,让一组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2.感受生活实际,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彰显着数学,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达到数学知识生活化。学校积极配合市教体局争创省教育强市,购买了很多教学设备。于是在学习了统计后,我让学生用分类综合的办法,统计学校财产。先分课桌椅、图书、电教仪器等几类大宗教育设备来统计制表,见表1、表2。

表1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以致用,学生兴趣盎然,不再觉得数学枯燥,同时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领略了当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3.控制生活问题,让数学学习生活化

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数学书本走向生活,还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世界,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和提炼出的规律,而学习数学是为了学习和掌握规律。因此,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同时要努力获取和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的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少需要带多少钱;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

组织学生开展“带上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最好体现,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从而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的价值”。

1.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班主任向学生布置了“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探究性学习任务。于是,我引导学生实地调查上学、放学高峰时间里(7∶20~7∶50;16∶00~16∶30)校门口公路上的车流量,采用画“正”法作记录,填写统计量。学生发现这两段时间经过校门口道路的车辆达60多辆,其中最多是轿车,其次是摩托车、中巴、大巴、小货车,其中小汽车速度最快。学生把“校门口、公路上车流”的现象,用数学方法(在这里是统计方法)予以量化,从而得出“必须看清过往车辆,注意安全”的结论,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此外,利用统计知识还可以在生活中开展更广泛的探究性学习,如让学生分组调查本村近5年的经济收入,制成条形统计图;把学校近五年投入到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制成折线统计图;把自家及邻居家各类家电占全村家电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出来,制成扇形统计图等。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既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魅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校园活动中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活水源泉。引导学生积极在校园生活中捕捉挖掘数学素材,整理数学问题,然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一次在我校举办师德培训活动,学校布置我班整理阶梯教室,我抓住这个机会问学生:阶梯教室共有12排,前11排每排20个座位,最后一排10个座位;明天的会议有270人参加,请你们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还需搬多少张单人椅?换成搬双人椅又需要多少张?这是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对于只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生来说,如果单是一道应用题,学生就会又怕又烦,无从下手。可现在面对的是现实问题,我刚提问,学生就兴趣盎然,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先计算前11排可坐多少人?11×20=220,再算总计可坐多少人?220+10=230;最后用总人数减去坐的人数270-230=40(人),就是没有座位的人数,即需要单人椅的张数;换成双人椅则是40&pide;2=20(张),问题迎刃而解。又如,学习了“求平均数”后,可让学生在课间测量自己平均每分钟跳绳的次数,让学生在小组跳绳比赛中当裁判(各组人数不一定相等,则需要求平均数)。

3.在家庭生活中应用

在家庭生活中,小学生有较为丰富的数学生活背景,如买菜、去超市购物、收存零钱、用好压岁钱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节,但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魅力。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后,启发学生按表3把给自己或家里买的东西记录下来,并列出算式。

表3

在操作中,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列算式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学生还从自己的表中发现“当花的钱一样多时,买单价贵的物品就买得少,买单价便宜的物品就买得多”的函数思想。又如,学习了“百分数”后,让学生统计家庭中每个月吃、穿、水、电等开支,并算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数,然后向父母提出节约开支的合理化建议。又如学习了“利息”后,可让学生亲自把零花钱、压岁钱存入银行,根据存款种类和时间,计算取款时可得到多少利息,并选择最佳的存款方式。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