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新生儿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体会

周璇

周璇

(黄冈市浠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黄冈4382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275-02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和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新生儿因为皮肤薄嫩,血管小,脆性大,经常发生液体外渗等输液问题。为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我院自2010年开始普及新生儿留置针穿刺,留置针具有减少静脉反复穿刺而引起感染的机会,减少血管损伤,提高工作效率,至今已全面替代普通钢针穿刺,现将我科对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2月~2015年4月对本科收治的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男52例,女28例,年龄为出生10分钟至28天,其中早产12例,高胆红素血症33例,新生儿窒息16例,肺炎14例,咽下综合征5例,进行观察。

1.2穿刺材料

24GA静脉留置针1根,3M无菌敷贴一块,5ml一次性注射器一付,胶布,剃刀,无菌生理盐水一瓶,其余用物等同一般静脉穿刺。

1.3穿刺部位

根据治疗方案选择静脉,满足治疗输液量,提供必要的血液稀释,柔软、粗直,有完整、有弹性的皮肤支持,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不易滑动(头皮静脉、手背静脉及桡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等)。我科室80例观察对象中选择腋下静脉5例,头皮静脉7例,肘正中静脉8例,大隐静脉22例,手背静脉38例。

1.4穿刺方法

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预防外源性污染。在选择好的手足血管上方5~6cm扎止血带,或选择头皮较粗直的血管,并在穿刺前将穿刺部位周围毛发刮干净。按无菌操作取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生理盐水10ml,将针头与一次性头皮针头交换,将头皮针头连接肝素帽,排气后备用。常规消毒皮肤,用2%活力碘从穿刺部位向周围螺旋状消毒,范围为8×8cm以上,消毒面积应大于透明敷贴的面积。再次排气。操作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留置针针翼,左手固定绷紧皮肤,与皮肤15~30°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针芯少许,再将外套管整体缓慢送入血管内,边进外套管,边退针芯,直至外套管全部套入皮肤及血管内,穿刺四肢血管时可松止血带,缓慢推注生理盐水或边推注边抽回血,以确定穿刺成功。

1.5固定方法

左手固定针翼,右手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敷贴自然下垂,无张力的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中间不要留空气,从框架结构预留切口处边揭边按压,避免将敷贴带起。于头皮静脉留置时,估算好消毒面积和贴膜面积,将头发剃除干净,并拭净胎脂等污垢,以免影响固定效果。注意为防止针梗处压伤可在下面垫上无菌棉片,再行固定。将延长管反折固定高于穿刺点,防止静脉压高回血返流至延长管,然后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利于了解留置的时间。

1.6封管方法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以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输液完毕后,抽取生理盐水5ml,封管针持续脉冲式正压封管,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液冲洗干净,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边冲边退针,始终保持正压状态,并在过程中将活动夹夹在靠近针梗处,封管液推注剩1ml左右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同步完成以上步骤即完成封管。

2.注意事项及护理

2.1合理选择血管,避开硬化,受伤,及靠近韧带的静脉。

2.2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3软管与针芯紧密贴合,故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导管尖端经过射频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

2.4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到位,避免消毒面积过小或消毒棉签擦拭过湿。

2.5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对于分泌油脂,汗液较多的新生儿,用绷带胶布妥善包裹头部,以免脱落。输液完毕后及时正确封管,使用生理盐水,6~8小时冲管一次,防止导管阻塞。

2.6掌握输注药物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药物浓度及输注速度。

2.7密切巡回观察,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情况,皮肤颜色,有无红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拔管。

2.8封管时感觉阻力,可能为留置针堵塞,若阻力大时,应拔除留置针,重新穿刺,避免血液或药物在导管内形成的栓子进入体内,给患儿带来潜在的危害。

2.9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小于或等于96小时。

2.10每次更换头皮针注射器时,应仔细排尽管内空气,并及时更换液体,以免管内血液凝固引起堵管。

3.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3.1穿刺技术不熟练留置针反复使用,使导管尖端受损。

3.2穿刺过度留置针刺破静脉后壁。

3.3仅将留置针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导至送管失败。

3.4穿刺角度过小,静脉壁划伤。

3.5患儿循环不良,血容量不足,血管腔不充量,使穿刺后回血慢及无回血。或婴儿缺氧发绀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穿刺时婴儿哭闹不止不能配合,也可导致穿刺失败。住院时间长,反复穿刺,血管条件差。高热患儿血管脆性加大,易刺破血管。以上原因导致留置针不易穿刺成功。

3.6心理因素,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而紧张,烦躁或焦急等一切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3.7环境因素,室内光线不足或在较暗环境下操作,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4.结果

通过观察,本组80例使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新生儿,41例保留时间达到4天,22例留置时间为3天,11例留置时间2天,6例时间仅为1天。静脉留置针材料为聚氯乙烯,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随血管弯曲,不易刺破血管,只要选择相对粗直而有弹性,血流丰富易固定的血管,合适的留置天数,正确穿刺手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运用留置针,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便可减少医院的损耗,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新生儿病房的工作负担,有利于紧急抢救,是适合新生儿病房开展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刘洋等.套管针常见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16(12):3-4.

[2]吴向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2(23):12.

[3]李林忆,潘月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进展[J].右江医学,1003-1383(2012)03-04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