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39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39例临床观察

张丽

建水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654399

摘要:目的:探讨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儿均行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蓝光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均好转,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汁酸(TBA)均降低,治疗组改善更显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双歧、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起效更快,可更好地改善肝功能,促进黄疸消退,值得推广。

关键词:金双歧;茵栀黄;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在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等脏器组织黄染的疾病。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于出生后2天即可出现黄疸,7天内可自行消退,不需药物干预治疗。病理性黄疸发病率虽较低,但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可因其潜在的神经毒性而诱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出现甚至导致死亡[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常规治疗效果有限,我们联合金双歧、茵栀黄效果显著,在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新生儿黄疸(参照《儿科学》[2]诊断标准)的79例患儿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日龄14.52d±5.93d,胎龄38.67±2.06周,体重3.57±1.28kg。分娩方式:剖宫产16例,自然产24例;治疗组39例,男性21例,女性18例,日龄14.84d±5.85d,胎龄37.96±1.89周,体重3.30±1.63kg。分娩方式:剖宫产14例,自然产25例。两组一般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均为足月产,并已知情同意者;②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③所有患者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④中医证型属于湿热熏蒸者。排除标准:①擅自退出研究者;②药物过敏者;③近期使用本研究以外其他治疗药物者;④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⑤由先天性胆道闭锁及肝和胆道恶性肿瘤压迫所致的黄疸。

1.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全部患者均依据《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3]给予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双面光疗箱,在距患儿20cm处广泛照射并保持受光均匀,照射时注意对双眼及外生殖器进行遮盖,126h/次,间隔12h后进行第2次,每天共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国药准字S19980004),0.5g每次,一天3次;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3-5ml,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7~10d。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比较两组TBIL、DBIL及TBA水平及临床疗效差异。显效:治疗后已无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有效: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胆红素水平降低不明显;无效:治疗后,皮肤黄染及胆红素水平变化不明显甚或加重。

1.4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4.60±1.18d,便质恢复时间9.37±1.82d,便色恢复时间5.98±2.69d;治疗组则分别为6.38±1.24d,5.56±1.26d,3.49±1.56d,均少于对照组,P<0.05。

2.2胆红素

两组治疗前胆红素水平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患者TBA、TBIL、DBIL等水平均较前降低,但治疗组均改善更显著,P<0.05。详见表1。

2.3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15、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分别为23、14、2例,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4.278,P<0.05。

3讨论

临床上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及抑制中枢、抗惊厥等方法为主,对于溶血性黄疸患儿而言,换血治疗成为必要。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中以蓝光光疗最常用,光疗可促进体表组织间隙中的胆红素发生光分解且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将此定为对照组治疗方案。

本病隶属于中医“胎黄”范畴,多为阳黄起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均关系密切,发病乃孕母孕期外感六淫邪气,湿热传入胎儿所致;新生儿脾常不足,不能输送胎毒湿热,或自身正气亏虚,卫外不固,亦可感受湿热,然脾喜燥恶湿,湿热困阻脾胃,脾脏失于健运,湿浊内生,内生之湿浊日久不化,又可郁而化热,令病机更加复杂。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导致胆汁不循常道溢出脉络而引起黄疸。临床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退黄为法,茵栀黄口服液由茵陈、黄芩、栀子、金银花等药物研制而成,茵陈具有清热利湿功效;栀子清三焦湿热;黄芩清热燥湿解毒;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可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保护肝细胞,促使机体胆红素通过肠道及肾脏代谢,不良反应小,且不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2]。栀子中含有的栀子素,具有显著的利胆及增进胆汁分泌作用,降低胆红素水平;黄芩苷可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囊收缩,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对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因子升高有显著抑制效果;茵陈可有效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金双歧包含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长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补充机体所需的生理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使菌群平衡,促进肠蠕动,进而调节免疫力。同时,金双歧还可降低β-葡糖醛酸苷酶活性,令结合胆红素分解处于低水平状态,并促进其转化为粪胆原,随粪便排出体外[3]。治疗组联合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消退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所需时间均更少,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更低。综上,我们认为治疗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作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龚小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04-106.

[2]达春水,高宏,马梅芳.黄疸茵陈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6(18):46-47.

[3]林劲,郑文龙.口服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黄疸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1(4):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