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近4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观察分析

孙述霞文芳

(永靖县人民医院甘肃永靖7316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探讨合理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我院近4年(2012-2015年)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构成及主要顺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结论: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1],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鼓励阴道分娩,正确把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123-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已为广大妇产科医师所掌握。剖宫产是解决难产也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但在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远远超出WHO80年代提出的剖宫产率不应高于15%的目标[2]。现将本院近4年来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住院分娩的所有病例,4年间分娩总数为2706例,其中剖宫产1129例,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1.72%,孕周在38~42周之间,平均40周,孕妇年龄在15~46之间,平均26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比各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同一份病例有2个以上手术指征时,以第一指征为准进行统计。

2.结果

2.14年剖宫产率变化特点

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012年与2015年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

2.2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从2012年至2015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相对头盆不称为主,而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则呈迅速上升趋势,由1.34%剧升到9.14%,位居第三,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也由2012年的8.92%,12.5%上升至2015年15.63%,16.81%,并发症则逐年下降。

3.讨论

3.1剖宫产率的变化

本资料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12年为31.50%,2013年为35.54%,2014年为47.53%,2015年为54.50%,4年上升了24%。

3.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3.2.1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是国内外的共同趋势,WHO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过剖宫产率不超过15%的目标,而目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增至40%以上。近年来,由于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麻醉技术、手术水平的提高,输液、输血技术的完善和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使剖宫产术安全性大大提高,避免了复杂的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3.2.2由社会因素行剖宫产者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孕妇对分娩过程不了解,害怕宫缩疼痛而不愿试产,或者试产失败后再行剖宫产重复受罪;还有部分孕妇及家属错误地认为剖宫产对胎儿安全,出生的婴儿聪明,而不愿让胎儿承受经阴道分娩可能发生的风险;更有部分家属受迷信思想影响,为孩子选定所谓的良辰吉日,要求择时手术等。加之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从医生方面考虑,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给众多产科医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担心一旦拒绝患者的要求,坚持阴道分娩,万一发生意外将引发医疗纠纷,迫于压力放宽指征[3]。

3.3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3.3.1妊娠合并症本资料中,妊娠合并症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12.5%上升至2015年的16.8%。一方面,近年来,我院产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来就诊的难产者增多;另一方面,好多农村妇女未建立围生期保健卡,使得一些妊娠合并症未得到及时诊治。而这些孕妇剖宫产率比较高。

3.3.2瘢痕子宫妊娠从统计来看,瘢痕子宫从2012年的8.92%升至2015年的15.63%均居第4位,但逐年增幅比较大。因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均存在子宫破裂的危险,加之近几年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导致了再次剖宫产数的增多,是一种恶性循环。

3.3.3胎位异常产程异常胎儿窘迫本资料显示,这三个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为数占据仍在第1、2、3位。由于产前完善的胎心电子监护、B超对胎儿、胎盘的检测联合应用于临床,使得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能够被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使其向顺产方形向发展[4]。

3.3.4羊水过少,相对头盆不称及其他医院先进仪器的投入和诊疗技术的提高,这些因素近几年比例少,变化不大,且有下降趋势。

3.4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势在必行。一方面应通过医患沟通,正确宣传剖宫产及自然分娩的优缺点,普及产科知识,提倡自然分娩,实行全程助产,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增加阴道分娩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理解和支持产科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在处理孕妇试产时的思想压力;同时应广泛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提高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阴道助产技术水平,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孕期保健制度,加强产、儿科医师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技术水平,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5]。总之,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因而提高剖宫产指征掌握的准确性,降低剖宫产率就赖于产科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晓霞,林晓华,王佐.5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4(25):247-248.

[2]荆慧芳,耿波,郭秀花.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5):782-783.

[3]秦宇,林春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5(23):2972-2973.

[4]柳亚芬,米鑫.2009-201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4):86-88.

[5]李丽,孙梅玲,王忠英.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11(23):107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