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黄敏

黄敏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民医院2316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胰腺炎进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9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9例。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能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为临床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螺旋CT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是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较为复杂,故早期诊断及病情的判断,对于决定其治疗措施及预后极为重要。我们收集了48例经临床实验室、CT复查、手术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的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实验室和螺旋CT确诊的急性胰腺炎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本组中有16组作了增强扫描,临床均表现为突发剧烈上腹痛,以左上腹明显,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表现,部分病人有黄疸、休克症状。48例均有血尿淀粉酶不同程度升高,其中18例有胆系症状及结石病史,10例患病前有暴饮暴食现象。

1.2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GE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5mm,间距5mm,螺距1.375,增强扫描采用碘佛醇100ml,注射速度3.0-3.5ml/s。肘静脉团注法,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前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预防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2结果

48例病例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0例。CT表现48例中有14例胰头增大,32例胰体、尾单独或同时增大,4例胰腺形态基本正常,5例增强扫描后胰腺实质内见点状或小片状低密度灶,平扫3例见胰腺体、尾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胰腺周围渗液41例,其中渗液积聚在左肾前间隙35例,小网膜10例,右肾前结肠旁沟积液7例,胰液外渗、包膜增厚7例,2例形成假性囊肿,18例合并左侧胸腔少量积液,8例合并脂肪肝.

3讨论

3.1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酶自身消化所导致的化学性炎症,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与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胰管阻塞、腹部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感染、药物等有关,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并发症多,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

3.2影像学检查:CT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较为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突飞猛进,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薄层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可避免呼吸伪影和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其图像清晰,能真实、直观的反应胰腺形态及病变范围和发现并发症,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以治疗前后全程进行动态观察。

3.3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参照Balthager的五级分类法,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或弥漫性腺体增大;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D级:除C级表现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A-C级表现者属急性单纯水肿性胰腺炎,本组有38例,D-E级表现者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凶险,尤其合并感染形成胰周及腹腔脓肿时,死亡率高,本组有10例。根据本组病例,笔者认为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多个区域的胰外大量渗液聚集的患者,特别是提示脓肿形成,无论脓肿的大小,以手术治疗效果为佳,也就是说需要手术的患者大多为Balthager分类中的E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愈率。因此通过CT扫描可获得胰腺坏死的程度及胰外侵犯的范围,在术前可作出定量诊断,以其估计手术疗效和预后,另外可采用在CT引导下对并发脓肿作出定位穿刺影流。

综上所述,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检查中不仅可以用于了解胰腺自身的改变,而且能够多角度显示胰周及远侧的变化对胰腺炎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均提供重要资料,是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腹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98-110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462-464

【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81-484

【4】郑穗生、高斌、鲍家启.CT诊断与临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