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透热治疗中晚期肺癌63例近期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射频透热治疗中晚期肺癌63例近期效果观察

宋建磊刘茹孙士英江兆梅

宋建磊刘茹孙士英江兆梅(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277101)

【摘要】目的观察热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癌的非手术治疗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31例采用静脉化疗加热疗,对照组(B组)32例采用单纯静脉化疗,治疗满一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客观指标有效率74.19%,对照组客观指标有效率46.87%,P<0.05;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58.06%,对照组﹥37.50%。结论热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优于常规化疗,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射频热疗化疗肺癌

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病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而易被人忽视,待出现症状而就医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到中晚期,其转移率、致死率均较高,列我国肿瘤死亡回顾调查排行中第4位[1]对于无手术指征的肺癌患者来说,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肿瘤热疗经过20余年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对其疗效已有较成熟认识,大量生物实验表明:热疗联合放、化疗有明显的互补与增效的效果。我们采用射频内生场热疗系统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1例,通过与常规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者治疗满一疗程后的客观资料及症状改善有效率进行比较评定,认为热化疗联合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经胸片、CT检查确定肺内占位性病变,又经支气管镜检查到癌细胞确诊,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28—80岁,中央型肺癌35例,周围型肺癌28例,均未接受过手术及其他治疗。

1.2分组将患者分为热化疗组(A组)和化疗组(B组)。A组31例:男22例、女9例;中央型17例、周围型14例;B组32例:男20例、女12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14例。

1.3治疗方法

1.3.1A组

化疗: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药物,一般选用5-氟脲嘧啶500mg、顺铂20mg、足叶乙甙150mg治疗。热疗:采用NRL-002型内生场热疗系统,水平方向频率35.70MHZ,输出功率800W,垂直方向频率40.68MHZ,输出功率1200W,根据CT诊断定位后,病人取仰卧位于治疗床,送入治疗仓,选用相应面积的治疗电极,局部体表水囊降温,调整电极与人体间隙,确定输出功率,采用先高后低的加热方法,输出功率由计算机根据治疗者肛温进行调控。维持直肠平台温度39℃-40℃之间,持续热疗120分钟,测温系统采用随机热电偶测温,直肠内放置2道温度传感线对照使用,热疗每周2次,满8次为一疗程。化疗在第一次热疗时同时进行或化疗后1小时热疗。

1.3.2B组

化疗方案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制定,常用药物与A组相同。

1.3.3评价方法

分客观指标与临床症状改善率两部分。

客观资料以治疗前后经CT检查对照,疗效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病变进展(PD)评定,CR+PR为有效,SD+PD为无效。症状改善的评定标准:①临床症状以“+”记分,增加1个“+”加1分,反之减1分。②治疗前后对比总积分值。③下降大于2/3为显著改善,下降大于1/3为部分改善。④积分为无变化者为无改善。⑤积分增加者为恶化。

1.3.4统计学方法

疗效判定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2结果

A、B两组治疗满一疗程后客观指标比较,见表1

表1热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客观指标比较

A组与B组的客观指标差异有显著性(χ2=4.91P<0.05)

表2热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

临床症状改善率:A组症状改善有效率58.06%;B组症状改善有效率37.50%,A组>B组

3讨论

3.1热化疗原理

热疗是用加热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它利用物理能量作用于肿瘤组织,使其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作用时间,以达到既使肿瘤缩小或消除,又不至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2]。1985年美国FDA已正式承认热疗为治癌的手段之一,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种疗法。热疗与放、化疗结合可以使患者对其增敏,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加热可使ADM、VP-16、HCPT、DDP等药敏感性加强,这样可使化疗药物剂量适当降低。加温与药物协同的抗癌机理为:①高温改变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从而改变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②高温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③高温通过改变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易于进入癌细胞内,并保持细胞内较高的药物浓度。④高温改变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⑤肿瘤中心多为乏氧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而对高温敏感,相反,瘤体外周血供较中心好,外周细胞对放、化疗比热疗敏感,因而热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抗肿瘤作用,达到原来药物剂量达不到的效果。⑥高温抑制抗癌药物引起的癌细胞损伤的修复。⑦热疗可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3]临床常用与热疗合用增效较好的药物有铂剂、ADM、HCPT等。因此,治疗中有针对性的药物选择能更好的达到联合治疗效果。

3.2热疗剂量与不良反应

我们采用NRL-002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对定位的机体进行深部加温,并利用直肠内留置的测温线进行实时测温,作为调整功率输出的依据,传统的高温治癌方法要求病灶加温到42℃-43℃,作用60分钟。由于加热难度大,副作用多而难以操作,现在发展的亚高温热疗(39℃-41.5℃)通过延长治疗时间获得类似热剂量,同样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另外采用直肠测温由于无创,也易于被患者接受。直肠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全身温度,这与加热时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带至全身有关,此时病灶区温度与直肠之间仍有差距。通常胸部热疗时直肠与胸腔间温差可达2℃-3℃,因此可据此推算病灶区温度。为防止热耐受出现,我们将热疗定为2次/周,治疗满8次者为一疗程,以便能客观观察热疗后的效果。对于热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包括:皮肤潮红、局部水泡、皮下脂肪硬结(发生率4.7%,3/63例);全身反应主要有:出汗、心率、呼吸加快等。通过对症处理后,大多数病人耐受良好,能继续接受治疗。

3.3热疗中的护理干预

热疗尽管对人体的创伤性很小,但由于高温下的机体变化及配合化疗时不可避免的出现化疗副反应,故均需要向患者提供必需的护理措施,包括:①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简单的热疗知识及配合方法,及时听取病人的治疗感受,有针对性疏导、答疑,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提供护理专业技能: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热疗中加强病情观察;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及时提供生活护理。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热化疗后会出现的问题及自我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应对意识,指导患者按疗程完成热化疗治疗。

4结论

通过对63例临床实验观察,提示在治疗中晚期肺癌中,热化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化疗组,热化疗联合治疗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罗荣称,韩焕兴.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7.

[2]李鼎九,王义善.实用肿瘤热疗学.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3]彭楠,赵彼得.临床肿瘤热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