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分析

高珊王丽超尚晨黧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份期间患有冠心病的患者60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吸烟、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血压、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关系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防制冠心病,如果能够对其危险因素予以积极控制的话对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的减轻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

冠心病在传统危险因素当中年龄、性别以及心血管所属家族史都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他方面的危险因素大多能够改进或是清除。所以,对于可逆转的冠心病危害因素实现早期识别、从而早期进行干预便显得很重要。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关于冠状动脉的发生病变程度以及危险因素实行对应研究,并解析其具体存在的关联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项研究选取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10月份期间在某院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27例和181例,并且患者的年龄在28-70岁之间;在这608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患有冠心病家族病史,379例患者患有吸烟史,398例患者患有高血压,;另有112例患有2型糖尿病。

1.2方法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患者或者是患者家属对本次的研究是知知情的,并且同意本次研究。(2)所选取的患者都是首次入院的。(3)根据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如果通过脉造影证实了冠脉狭窄大于或者等于50%,那么即可确诊为患者患有冠心病。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其次是除了患有冠心病,还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第三是患有免疫系统、肾功能衰竭以及慢性感染等疾病的患者。这些都应该作为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整个统计分析过程进行实现,采用x2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进行检验,而两组以上的均数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加以分析。时)。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4组与1,2组的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CP<0.05),但总体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LDL-C和TC各组间的总体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TC、LDL-C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正相关,这就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最好(r=0.973,P<0.01),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基于环境和遗传因素,而且诱发其发病的因素有很多,由相关调查结果可知,心血管疾病是目前美国致死的首要原因。

有研究结果显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LDL,LDL进入动脉壁后极易容易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因吞噬脂质被氧化成泡沫细胞,同时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粥样斑块,最终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TC则会增加血液凝固性,从而引起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LDL-C,TC水平、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最强的危险因子就是2型糖尿病,次结果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研究发现,HDL-C水平、家族史、性别以及年龄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所选取的样本量不足以及受到其他危险因素的干扰所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LDL-C,TC水平、吸烟以及高血压呈正相关。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在临床冠心病的防治上,应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而改善冠心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谷新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2):14-15.

[2]王越越,汪琦瑛,韩国鑫,等.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386-390.

[3]王三宝,赵洛莎.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94-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