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名男青年职工体检心电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810名男青年职工体检心电图分析

李婷婷

李婷婷(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心电诊断科545005)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149-01

【摘要】目的对我市某企业810名男青年职工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青年人心电图变化。方法分析比较并排除可能影响心电图的因素,而选择对健康人群相对稳定的心电图。结果体检810人,异常者113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4.0%。结论由于本次受检者都是青年人,体质较好,绝大多数为身体健康者,心电图改变多为生理性、非器质性病变。

2011年7月我院对我市某企业810名青年职工常规体检,现将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心电图异常的原因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810例均为男青年职工,年龄19~36岁,平均24岁,为高中或本科学历。

1.2研究方法

采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FX一7402十二导心电图机。受检者均在安静状态下描记。常规12导联,每个导联描记8个以上的心动周期。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

2结果

心电图异常113例。占受检者人数的14.0%。其中.窦性心律不齐26例(占异常者中23.0%),窦性心动过缓17例(15.0%),T波改变14例(12.3%),左心室高电压10例(8.8%),窦性心动过速6例(5.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5.3%),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5例(4.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3.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2.7%),早期复极综合征3例(2.7%),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1.8%),ST-T改变2例(1.8%),ST段改变2例(1.8%),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例(1.8%),心电轴左偏2例(1.8%),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0.8%),预激综合征1例(0.8%),心电轴右偏1例(0.8%),心脏顺钟向转位1例(0.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0.8%)。

3讨论

(1)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占异常心电图首位。窦性心律不齐常跟呼吸周期相关,如果让受检者暂时屏住呼吸,心电图上的心律不齐现象常会消失或变得不明显。另外由于年龄及受迷走神经张力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青年出现功能性心律不齐,并非病理性表现[1]。因此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2)心动过缓大多数为窦性心动过缓,青年经常做运动或强度大的体力劳动,可以提高心血管活动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增加,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动过缓多为神经性的,并无重要临床意义。(3)在体检中T波改变以T波低平最常见,即T波电压低于0.2mv,或低于同导联R波(QRS波群主波向上)的1/10。引起T波改变的原因有交感神经兴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度换气、劳累、情绪变化及饱餐后等。因此,判断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方能正确诊断。因本文受检者均为健康青年,故分析其T波改变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有关。无重要临床意义,应属大致正常范围[1]。(4)左心室高电压约占异常总数的8.8%。心电图诊断左室高电压,主要取决于QRS波群电压,而胸前导联QRS波群高电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瘦长体型,胸壁较薄、心脏转位、深吸气等。本组60%左右为瘦长体型,并且均为男性青年,临床上无高血压及器质性心脏病史[1],故无特殊临床意义。(5)窦性心动过速与检查时精神紧张有关,嘱其充分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后复查.心率可恢复正常。(6)对于束支传导阻滞,因右束支在解剖学上细而长,故易发生阻滞,右束支阻滞不一定表示心肌有弥漫性损害。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形成原因与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延迟除极有关,可见于无心脏病症状的健康人。(7)早期复极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心电图变异,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本组均为19—36岁的健康青年,平时运动、体力活动强度较大,因而在平静状态下迷走神经张力较高,易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及早期复极综合征。(8)期前收缩的发生可能是由神经反射所引起,特别是通过胃肠道的感受器所激发的神经反射更常见。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疲劳或忧虑等精神刺激,腹内胀气、便秘,过多的茶、咖啡、吸烟饮酒等都可以引起。一般来说期前收缩往往是一种“良性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正常健康人出现偶发期前收缩,在临床上没有重要意义[2]。

综上所述,由于受检者均为青年,绝大多数身体素质较好,其心电图异常多数为生理性改变,可能为精神紧张等多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但仍有少部分异常心电图不能用生理性改变解释其原因,可能属病理性心电图改变。提示心电图诊断应结合临床,不能仅仅根据某些超过正常范围的指标作诊断,必要时建议进一步复查或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免造成与临床诊断不符的偏差。因此,我们认为对青年进行心电图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4.152.867.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