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与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与效果观察

黄忠宝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贵阳550081)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研究方式,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20例,其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为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紧急救治,即从伤病地点即展开紧急救治,实验组则采取运输护理,入院救治的方法来完成急诊救治措施处理。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需求以及诸多的临床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临床急诊救治后,实验组死亡11例,治疗有效15例,对照组,死亡21例,治疗有效3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有效率的情况比较,P均<0.05,表明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进行临床的抗休克治疗以及多学科的会诊分析过程中,采取急救前稳定护理,入院后及时抢救,可更保证解患者的临床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44-02

多发伤是一类高能损伤疾病,就我国来说,其标准还不够统一,但是其社会影响较大,从不同的损伤程度来看,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疾病范围以及失血量等,都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且此类疾病临床死亡率居高不下。在进行这一类的疾病诊断过程中,为保证患者的器官生理功能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就需要稳定患者的伤情,在更好的设备以及医务准备下,辅助治疗。而我院在进行这一类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就做了如下实验比较,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分析的研究方式,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120例,其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为随机分取,其中对照组采取紧急救治,即从伤病地点即展开紧急救治,实验组则采取运输护理,入院救治的方法来完成急诊救治措施处理。

本次实验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6±10.5岁,实验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6.5±10.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急救方法

对照组:收到急救电话后,根据电话中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医疗准备,即准备出发。到达病患现场后,及时送上急救车,在回送路上展开救治。救治原则与常规医院救治相同。

实验组:收到120电话出诊后,并根据患者治疗需求,提前准备伤口清洗以及稳定病情的材料,确保在运输途中,能够稳定缓和患者的伤病情况。而对患者在降低了骨折指标,以及固定支架的处理方法上,也能更好的保证对患者在医院颅脑伤病手术治疗前,能够稳定情况。

1.3比较指标

主要针对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固定分析,并保证在不同治疗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治疗有效率主要以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总和,其治愈: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且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旧有失血过多的头晕不适感。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无效,仍处于休克中,甚至已死亡。

1.4统计方法

本次临床统计,均由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卡方检验结果,P<0.05时,表明本次临床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经临床急诊救治后,实验组死亡11例,治疗有效15例,对照组,死亡21例,治疗有效3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休克率的情况比较,P均<0.05,表明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结果,对患者的需求性表达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印象如何确保患者在基本治疗过程中,对不同疾病在适应性分析过程中的安全需求,并依照相应的救治基础进行抢救室内的有效防护保护,通过安全性的临床基础治疗,从而确保在完成疾病诊断后,能够展开及时的抢救。但是针对患者在不同的救治基础中所展现出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则成为了主要影响的根源。在本次的治疗对比试验中,经临床急诊救治后,实验组死亡11例,治疗有效15例,对照组,死亡21例,治疗有效32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休克率的情况比较,P均<0.05,表明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的开放性治疗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应用急诊救治以及伤员搬运过程中,展开安全救治,其服务效果,并不够完善。甚至因在搬运过程中,受到运输的影响,还可能造成运输事故发生,患者昏迷状态下,也会造成二次伤害影响。这对患者在疾病手术后的安全性,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从现有的疾病诊断救治形式来看,对于患者在护理干预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而其中所不合理的治疗问题,也都极大的影响到了基本的安全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的临床试验比较,可以看出,在救护车中的稳定性治疗,对后续的运输,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通过对患者躁动性问题的探究分析,从基本的护理运输治疗影响的基础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救治中心进行联系,并提供最精确的救治信息,确保后续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的抗休克治疗以及多学科的会诊分析过程中,采取急救前稳定护理,入院后及时抢救,可更保证解患者的临床安全性,降低手术死亡率,在临床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敏雄,黄永鹏,柯媛媛等.乳酸清除率指导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探讨[J].重庆医学,2015,(2):209-211.

[2]郑华,牛琼.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37-38.

[3]孙洋,张永创,赵鸿等.严重多发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疗效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3,23(2):132,134.

[4]陈文福,潘海晖.48例多发伤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J].黑龙江医药,2016,29(1):145-146.

[5]肖杰荣.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抢救[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153-154.

[6]刘昕.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抢救[J].医学信息,2015,(45):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