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60例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体会

夏胜华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

摘要:目的:对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Ⅱ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Ⅲ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Ⅰ、Ⅱ、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5%、60%、9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ombinedwithacupointclinicaldyspepsiadressingtotreatfunctionwerediscussed.Methods:selectedfrom60patientswithFDin2013Septemberto2014Novembertreatedinourhospital,werepidedintothreegroupsbyrandomsamplingmethod,20casesineachgroup.Igroupwastreatedwithwarmneedlingtherapy,groupIIpatientsweregivenacupointstickingtherapy,groupIIIpatientsweregive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ombinedwithAcupointApplicationtherapy.Results:I,II,IIIgroupin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totaleffectiveratewere55%,60%,90%,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groups(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ombinedwithAcupointApplicationinthetreatmentoffunctionaldyspepsiacanobtaingoodtherapeuticeffect,isworthyoffurtherpromotioninclinicalapplication.

关键词:温针灸;穴位贴敷;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该疾病病程较长,且迁延难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与罗马Ⅱ诊断标准相符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其中Ⅰ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集中在17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1.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4年,平均病程(7.8±2.1)年;Ⅱ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集中在18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1.5)岁,病程最短1.2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6.9±1.7)年;Ⅲ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集中在19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0.8)岁,病程最短1.3年,最长21年,平均病程(7.4±1.1)年。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Ⅰ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选中脘、内关、胃俞、太冲、足三里、脾俞及阳陵泉等穴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先取仰卧体位,取太冲、中脘、内关及足三里四处穴位,然后改俯卧体位,取胃俞与脾俞两处穴位。两种体位在对腧穴局部进行常规性消毒处理后,选用直径为0.38毫米的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患者皮下1到2寸,慢慢捻进,使患者感觉到局部有酸、麻、胀感,在针下得气之后,则改用提插补泻与捻转等手法。在太冲与阳陵泉穴位用针时应以泻为主。在施用补泻手法后,将针留于适当深度,在针柄位置加置长约2里面的艾柱,施温针灸,在艾柱完全燃尽后,将灰烬除去,然后取出针。温针灸每天行一次,一疗程为30次。Ⅱ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取吴茱萸5g、干姜5g、细辛10g、丁香15g、艾叶5g、毕澄茄1.5g、川椒15g、香附15g、肉桂5g,与少量蒜泥混合成膏状,取少量敷于神阕穴与中脘穴上,并以麝香追风膏进行固定,每天更换药物一次,一疗程为30次。Ⅲ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每次温针灸治疗完成后,在神阕穴与中脘穴上敷药,每天一次,一疗程为30次。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其他治疗药物,30天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分析,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Ⅰ组20例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5%;Ⅱ组20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Ⅲ组2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Ⅲ组与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具体病因目前在医学领域尚未有明确认知,但是通常认为与胃肠感觉异常与动力障碍、精神状态及幽门螺杆菌等因素有关。当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多因劳倦伤脾及饮食伤胃等造成脾胃气虚、升降失司,再加上中气阻滞及肝失疏泄,造成中焦运化能力降低,长时间痞塞不通所造成。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常伴有脾虚肝郁、虚实夹杂等病理特征,在治疗过程中应以舒肝理气、温中健脾为重点。本次研究通过补泻手法与针刺作用,对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双向的良性调节,并通过艾柱燃烧所产生的热力发挥活血、温经及通络的作用,促进运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痞满自消。研究结果表明,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志春,王艳萍.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02)

[2]黄永军,刘国成.益胃散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10)

[3]李真亨,谢晨,于心同,朱俊,陈云飞,杨文佳.穴位贴敷改善运动性疲劳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