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人10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人108例临床分析

王有银

宾川县人民医院感染科671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选择心血管内科感染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4)和干预组(n=54),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多种方式联合预防及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与常规组81.5%相比明显较高,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0±2.9)d,与常规组(22.9±4.6)d相比明显较少,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采取多种方式联合预防及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感染;临床治疗;效果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较重,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出现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此次研究中探讨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人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心血管内科感染提供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在我院选择心血管内科感染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感染均采取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排除存在严重感染、休克等患者;排除存在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4)和干预组(n=54),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1:23;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5±8.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17例,高血压21例,心率失常16例;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5±4.3)年;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2:22;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3.4±8.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18例,高血压21例,心率失常15例;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4±4.3)年。与常规组对比,干预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类型及病情状况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常规免疫性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等相关药物治疗。

给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多种方式联合预防及治疗:给予患者监测病情变化状况,当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出现异常状况时,需及时给予患者相关止血药物、强心药物、血压调控药物、抗生素等治疗;及时对病情较严重或存在多种并发症患者给予重点监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操作;主治医生需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采取鼻饲法进行饮食调理,并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睡眠。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感染相关症状及原发病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行为基本恢复;有效:患者治疗后感染相关症状及及原发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行为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感染相关症状及原发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0±2.9)d,与常规组(22.9±4.6)d相比明显较少,t=14.730,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较多,包括常见疾病类型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猝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内科患者常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感染是心脑血管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并发感染后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患者感染发生率仍较高,及时预防和治疗感染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心血管内科患者多存在不用程度的心排放量低、心功能下降状况,常引起患者机体生命活动紊乱、多脏器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状况,进而使得患者易发感染;且患者病情较重,长时间住院、使用相关药物、病房卫生不佳、医疗过程操作不规范等均是引起患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3]。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减少患者感染危险因素接触率。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免疫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和预防,不仅通过药物治疗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致病菌生长,控制患者病情,还能通过规范医护人员操作、重症监护、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多种方式积极改善患者原发疾病,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减少患者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

综上,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采取多种方式联合预防及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5,16(6):630-631,633.

[2]周光勇.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22-23.

[3]方东晖.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4-25.

[4]林美萍,张杰.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