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闫冬梅

闫冬梅

(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23800)

【摘要】目的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3例患者自动出院,23例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很好的判断颅内压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08-02

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内继发性病变的反应,正常值3-15mmHg。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脑肿胀、呼吸循环衰竭,脑疝,危及生命,甚至导致死亡[1],是引起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ICP监测是诊断颅内压最迅速、客观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2],持续ICP监测可以作为“早期预警系统”,有利于在ICP增高的早期采取治疗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显示,连续性ICP监测可作为早期报警系统,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高颅压症[3]。本科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ICP监测,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0岁,平均40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创伤类型:硬膜下血肿10例,颅内血肿12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4例。

1.2方法

采用CAMINO颅内压监护仪,由主机和光电感应器组成患者行开颅手术,放置感应器于硬脑膜下或脑室内,实施监护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无机械性误差,每次监测前均预先调零出现参考值,连续观察与记录ICP指数,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复查头颅CT。ICP结果可作为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监测时间最短2d,最长9d,平均3.5d。

1.3ICP评定标准

正常:3-15mmHg,轻度增高:15-20mmHg,中度增高:20-40mmHg,重度增高:>40mmHg。

1.4结果

本组6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颅内压骤然升高,应用脱水剂等降ICP治疗无效,复查头颅CT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对侧颅内血肿,再次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17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3例为弥漫性脑肿胀,手术治疗无效,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护理

2.1准确监测及动态观察ICP数值的变化监测ICP时患者保持静卧状态,并尽量排除影响ICP的干扰因素,如测压管管受压、呼吸道梗阻、尿道梗阻、高热、翻身、叩背、吸痰等均能使ICP增高;因此,医疗护理活动应当轻柔,减少外界的干扰;当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时,要及时查寻原因,若发生颅内继发血肿、脑水肿加剧、疼痛、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缺氧等,应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本科行持续ICP监测发现,有10例患者在ICP<5mmHg时未使用脱水剂,生命体征未见异常,结合CT检查显示脑组织未见明显水肿;有7例患者ICP在15-20mmHg时予20%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脱水效果明显;3例患者ICP>25mmHg时使用20%甘露醇125mlq6h静脉滴注,其中有1例患者因症状不缓解加用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或人血白蛋白10g静脉滴注,均取得明显效果;此外,6例患者不能缓解再次手术治疗。

2.2监护系统的护理监护系统3部分:位于颅内的探头连接探头、显示仪的光纤、显示仪,在这三者中光纤不能过度扭曲及硬折,当监护探头安置成功后,将光纤粘附于额头皮肤,这样可以避免翻身后误压,甚至脱出;对于脑室内监护系统,需要注意保持引流系统的通畅及封闭性,经常检查头皮及各个接口是否存在脑脊液渗漏,如果发现渗漏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防止逆行感染。如为头皮渗液,需要缝合头皮切口,更换敷料,如为接口渗液,需要更换三通或引流器注意观察引流袋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每日进行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处理。在外出进行各项检查时要暂时拆下监护装置,夹闭引流器;未夹闭引流管时不可上提引流袋,防止逆流。

2.3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患者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增加机体的负担,另一方面增高ICP,行气管切开术解除气道梗阻,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ICP下降,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不恰当的吸痰同样会使ICP增高,并且这种增高具有累积效应,因此此Palmer教授建议吸痰时先吸1min100%纯氧,然后再吸痰,每次吸痰过程不要超过15s,在进行下一次操作前,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至少为10min[4]。同时注意监测血气,确保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2.4尿潴留及便秘的护理尿潴留、便秘可致腹压增高,椎管内静脉丛压力升高,影响脑脊液的吸收,加之患者因不适而躁动不安使血压上升,ICP明显增高[5]。尿潴留时要及时保留导尿,大便干结时,要采取通便措施,如>3天未排便者适当使用缓泻剂或肛塞开塞露,口服石蜡油,但禁忌高压灌肠。饮食上给予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2000ml/日顺时针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2.5体温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导致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多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为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防止和减轻脑水肿,应立即给予冰帽、冰毯物理降温,冰袋放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同时配合温水擦浴,也可采取亚低温治疗等降温等措施,使高热得到控制。

2.6皮肤护理入院后应用气垫床,协助患者每2h翻身拍背1次,及时更换床单及潮湿的衣服,使患者舒适。在骶尾部、髋部骨隆突处、足跟部等皮肤较薄弱的地方,可预防性使用康惠尔泡沫敷料、透明贴,减轻局部皮肤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剪切力,有效地预防压疮形成。

2.7预防感染在ICP监测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监测时间。轻者为伤口感染,重者可发生脑膜炎脑室炎和脑脓肿等。一般监测3-4天为宜,时间愈长,感染的机会也逐渐增加。ICP监测的患者外出检查时,在搬动患者前先将引流管关闭以防逆行感染。在监护操作时要保持监护及引流装置的封闭状态,避免漏液。放置引流导管和光纤探头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用碘伏局部湿敷引流管四周皮肤,以减少颅内感染。

3讨论

通过对26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监测颅内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除能及时发现颅内血肿外,还有以下体会:(1)ICP监测有助于诊断,能够及早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ICP监测有助于治疗,根据ICP监测的结果,来调整脱水剂的剂量和应用时间,可以避免脱水剂的滥用,避免脱水剂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3)ICP监测有助于评估疾病的预后。因此,必须掌握颅内压监测的护理,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脑组织继发性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及早发现并发症,为临床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崔荣周,詹彦,谢延凤,等,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术后的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26-1628

[2]杨勇,杨义,王任直.颅内压监测技术的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2(6):284

[3]刘爱华.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及发展趋势[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8):680681

4PalmerJ.Managementofraisedintracranialpressureinchildren[J].Intensive&criticalcareNursing,2000,16:319327.

[5]徐亚玲.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与进展[J].天津护理,2009,6: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