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浅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曹顺永

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初级中学276100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在生物教学中用以观察人类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微小结构或生物,是学校必备的重要教学仪器。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充满着新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好学生的探索热情,指导好学生的操作使用。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有以下几个疑难问题需要重点指导。

一、视野中障碍物的判定和清除

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有时视野内会出现障碍物影响观察,为了清除,就要首先判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如果转动目镜,视野内的障碍物有位置变动,则说明异物在目镜上,处理办法一般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头。如果转动目镜,视野内无变化,则说明异物不在目镜上,此时可以通过移动标本并注视视野的办法确定是否在标本上。如果前面两个办法都无法确定其位置,那么异物一定在物镜上。

如果异物在镜头上的油污或指纹附着性较强,不要硬擦,可视情况用脱脂棉蘸少许3∶7无水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轻轻擦试。不能用有机溶液清擦其他部件表面,特别是塑料零件,可用软布蘸少量中性洗涤剂清擦。在任何情况下操作人员不能用棉团、干布块或干镜头纸擦试镜头表面,否则会刮伤镜头表面,严重损坏镜头。也不要用水擦试镜头,这样会在镜头表面残留一些水迹,因而可能滋生霉菌,严重损坏显微镜。

二、准焦螺旋的使用

准焦螺旋特别是粗准焦螺旋的使用不当往往给观察带来不便,甚至损坏物镜、装片。初学者不知操作的危险性,因此,要认真演示、细致讲解。升镜筒时,要双手均匀用力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降镜筒时,用单手(可以双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关键是操作者要自侧面注视物镜,避免物镜撞到标本。虽然,新式的显微镜都设有控制镜筒高度的结构,但是显微镜作为一种精密的仪器,我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仍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细准焦螺旋的使用,是在粗焦螺旋尽了“最大努力”,观察效果仍然不理想的前提下才进行的,但是,其转动尽量不要超过1圈,且要轻缓。

三、高倍镜的使用办法

由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首先要选好观察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视野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第二步要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第三步要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准焦螺旋)。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或反光镜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逆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上升,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对于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物象有何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比较:

高倍镜头低倍镜头

视野亮度暗亮

视野范围小大

物象的数量少多

像的放大率大小

另外,在仪器工作的间歇期间,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镜筒或透镜表面,可将目镜留在镜筒上,或盖上防尘塞,并用防尘罩将仪器罩住。仪器使用完毕,必须用防尘罩盖上,并入置在干燥的工作橱内,在其附近不得存入有挥发性的化学药品,以防仪器锈蚀。显微镜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不允许拆卸仪器,特别是物镜、目镜和中间光学系统或重要的机械部件,以免降低仪器的使用性能。

使用显微镜完毕后,必须认真清洗,复原后才能放回镜箱内(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可以改为平放)。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

以上几点只是我对学生教材的浅显剖析,目的是让初学者学习操作显微镜时少走弯路,让他们及早掌握操作技能,其他好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