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治疗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21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BiPAP治疗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21例疗效观察

邹鹏彭华荣李媛胡俊

邹鹏彭华荣李媛胡俊(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江西奉新330700)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194-02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21例AE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经(鼻)面罩(BiPAP)治疗,比较通气前、通气后2-4小时、通气后24小时的pH值、PaCO2、PaO2,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插管率。结果BiPAP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疗效肯定,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基层医院可以作为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重要抢救措施。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慢阻肺肺性脑病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52~87岁。COPD病程8~27年,平均19年。诊断均符合:(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2)均有Ⅱ型呼吸衰竭,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排除有正压通气的绝对禁忌症。其中浅昏迷10例,昏睡5例,嗜睡4例,烦躁2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18例。

1.2方法在积极控制肺部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并对症、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下,行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使用前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昏迷患者或短期使用输液泵滴注中枢性呼吸兴奋剂。BiPAP呼吸机的工作模式为S/T,吸气压(IPAP)自10~12cmH2O开始,依据患者的耐受逐渐调至14~24cmH2O,呼气压(EPAP)4~5cmH2O,呼吸频率14~18bpm,吸氧流量3~10L/min。病情好转后下调参数或者间断使用呼吸机,直至撤机。床边行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频率、血压监测,并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按需清除气道分泌物,所有病例测定通气前、通气后2~4小时及通气后24小时的动脉血气分析,并同时记录神志、呼吸、血压等。

1.3统计学处理BiPAP治疗前后pH值、PaCO2、PaO2等指标的统计数据以x±s表示,重复测量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资料统计处理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结果

2.1BiPAP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RR、HR结果见表1。

表121例BiPAP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x±s)

注:与通气前比较*P<0.05,△P<O.01。

2.2临床表现变化21例中,17例咳嗽、呼吸困难、神志障碍明显缓解,呼吸频率、心率;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拒绝继续无创通气治,3例因吸痰不畅或不合作,结合患者意识及2h的血气分析提示恶化转我院ICU插管行有创通气,2人死亡,插管率15%。

2.3不良反应面部压迫部位皮肤潮红2例,胃胀气3例,误吸1例为饭后上机病人,因发现及时予吸痰等处理后好转,继续无创通气治疗。

3讨论

AECOPD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肺性脑病。严重缺氧及CO2潴留均会发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内水肿,导致颅内高压,挤压脑组织压迫血管,进而加重脑组织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人死亡。因此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及CO2潴留是抢救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关键。我科试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创正压通气,是近年来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重要手段,此技术采用(鼻)面罩,不仅拓宽了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且使用方便,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可使20%~60%的呼吸衰竭的患者避免气管插管带来的有关损伤,保护了气道的防御功能,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1]。我们认为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成为肺性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2]。尤其应指出的是由于无创正压通气简便易行,故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高级医师案头丛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714-723.

[2]李永诚,赵云娟,林丽等.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重度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05,27(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