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李福琴

河南淇县第五中学李福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课目走进课堂,由于是一门新兴课目,各地区也没有教学参考资料,导致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和深度,同时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也处于摸索和彷徨的过程中。那么,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上也正处在一个探寻、思索的阶段。我在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思索和探寻着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情景的创设,就是运用智慧和幽默把学生喜闻乐见或者生活真实场景溶入信息技术课中,营造一个愉快、和谐、实用的教学氛围。

1.联系实际,设置实用场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课标理念下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这门课更突显现了它的工具性、学科辅助性特点,它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少弊端和麻烦事务,从而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我精力去搞情商教育和智力的开发等。例如,在开始学WORD软件时,我设置这样的开场:同学们,我们从上小学到高中,就开始学写作文。那么同学们想写作文前为什么必须打草稿呢?学生答:因为肯定是要修改的。我接着说:对,说的好,要写出一篇高水平的作文,不改它十遍八遍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同学们知道,通常这样反复修改下来,纸张就会面目全非了,再腾抄时往往又存在看不清搞不懂擦划的一片狼籍的草稿。这是作为学生不可逃避的又头疼万分的一件事。现在有一种电脑软件可以轻松地解决掉我们这个纠缠我们多年的“恶魔”,这种软件可以让我们无限制的修改而不留下一顶点的痕迹,可以留出我们需要的无数个副本,还可以任意调换段落顺序,迅速告知我们文章的字数,迅速排出我们喜欢的版面,甚至还可以图文并茂……“哇——”同学们一片惊愕的哗然“真的有这样的好东西吗?”看着学生们这样的表情体态,那种渴望的及切神情,真的是激起了他们去探索求知这个软件的热情。那么关于这个软件的程序化的细节学习,我只要设置好和他们的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在“任务驱动”下,无庸置疑他们会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

再比如,在讲Excel中“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一节时,我是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格,要处理各种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数据。在学校,老师要按课程表上课——课程表的制作,要对学生素质教育评估状况进行分析——成绩表的制作、输入、统计和分析比较;在家里,要对家庭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开支和预算——家庭收支情况一览表。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经常还会面对拥有庞大信息量的表格,如:对全国人口普查,分析老人与小孩的比例,男女比例,分析各学段受教育程度等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大企业职工的工资比例、离退休状况、学历情况等;政府各方面财政支出情况;论文的实验数据分析;还有企业产品的销量分析等等。对于这样庞大的数据量,如果人工输入、统计、查询起来便会慢得像蜗牛一样让人受不了。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设计了处理表格数据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来解决以上我们提到的那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这也是和学生一辈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学生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学习的。

2.利用媒体课件,再现象真实情景。

接上面阐述的“WORD程序”学习前的开场,多次用后效果也不错,但后来我想,如果把我讲的这个开场用稍微夸张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岂不是导演了一场生活纪实镜头。这样的影片纪实形式不仅省去了老师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效果也会出乎意料地好。

再比如,在讲VB程序的应用时,我先给学生准备了一个《戏谈三国VB篇》。这样,在赏心悦目、富有情趣的动画渲染中,我及时设疑:“同学们,想必我们也都有自己的网上空间或者博客,那么我们想不想做出自己想要的动画片断呢?”“想,太想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既可以给熟人和网友显示我们的才华,又能参加比赛拿大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电脑操作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我随即补充道。这样的渲染氛围中,一问一答一补充,学生的学习激情即刻浓厚起来。

二、多样性评价体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也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也是新型的。如何才能正确全面的评价学生,这需要对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作出适时评价,也就是教学的阶段性评价,这些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参考因素。

1.捕捉学生亮点,语言激励。

操作性强是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特征,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操作结果一目了然,明显地呈现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教师如果能随时随地地给予评价和反馈,便能及时地对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如果这样会更好,对极了,你的想象力真是太棒了!”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激励和期盼,这种及时地有针对性的亮点评价和缺陷指导,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阶段性成功的快乐,从而就会产生更大的积极性,也相应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置评价量表,顾及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因为毕竟教师的激励语言不能波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最重要的是书面形式的评价。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课前有针对性地预测问题的出现和高水平问题的设置,设计出和教学过程相匹配的适时评价量表,让学习小组成员自己比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及成果做出自我评量,并且评价量表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宽泛性的素质评量。

此外,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操作性、工具性较强的科目来说,评价理念也具有特殊性,即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评价理念有如下具体解释:

①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③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

④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协作精神。

⑤在教学评价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⑥在教学评价中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即与学科的整合性。

体会上述六点评价原则,我们设计出的评价量表,需要能够体现出学生操作过程的优劣、设计的独特程度、协作情况、能力发挥差别等等细节,尽量做到全面、深入、细致的评价细则。这样的评价既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评价形式既切合了信息技术这门特殊学科,也深入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

总之,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已展现了迷人的前景,再与我们优良传统教育的亮点以及先进教育技术相结合,善于尝试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就能达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有效、高效地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有教育家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既然是一种艺术,那就需要我们用毕生精力去体会,去探寻,去思索其中的奥秘,发掘其中的无尽藏。但愿我的这些浅薄教学思索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