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

李青

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200000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几乎每天都面对“数学教学”。那么,“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用现在的教材“教”面向未来的学生,该怎样教?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三种能力在将来的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即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及“数学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会阅读,准确理解数学本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阅读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阅读教材呢?华罗庚先生倡导“既要能把书读厚,又要能把书读薄”,读厚,就是要把每一个逻辑关系,每一个细节搞清楚、想明白;读薄,就是能抓住教材的主线和基本脉络,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认识。数学教材的语言严密精炼,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的典范。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需要做到两点:

1.阅读教材需要“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并且通过阅读把重点的语句或符号划下来,并做必要的注释。这样有助于抓住知识的关键点,否则容易混淆概念。

2.阅读教材要分析与总结例题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的教学,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材上每一节都有针对本节知识点的例题,他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历年的很多高考题都源于书本上题目,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弄懂书本上知识,会做书本上的例题和练习。要求学生自己先做一下,然后与例题给出的解答作出比较,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例如高二第一学期书本第18页的例9:已知数列{an}的前项和为Sn=n2+2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这是数列中经典的例题,体现了数列中常见的两个知识点,老师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得出两个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①由Sn=f(n)或Sn=f(an)求an可利用an=解决。

②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是:定义法(an+1-an=d,d为常数)。

通过阅读教材,目的是梳理基本知识,总结方法。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发展知识,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会思考,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数学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如:等与不等、繁和简、难和易、一般和特殊、未知和已知等。通过转化可以化繁为简、化一般为特殊、化未知为已知,使矛盾得到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过程,由条件先得出过渡的结论,然后一步一步转化,得到最后的结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考,具体地分析,有加法和减法的转化、乘法和除法的转化、乘方和开方的转化、指数和对数的转化、高次向低次转化、多元向一元转化、三维向二维转化、无限向有限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

例如:已知复数z满足2|z-3-3i|=|z|,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通过复数的各种表示(代数、三角、向量)为纽带,化归成不同的形式解题方法。

解:1.实数化:设z=x+yi(x、y∈R),

将条件化归为2(x-3)2+(y-3)2=x2+y2,

即x2+y2-8(x+y)+24=0。由x+y≤2(x2+y2),

得22≤x2+y2≤62,即|z|min=22,|z|max=62。

2.三角化:设z=r(cosα+isinα),

由条件可得r2+8r(cosα+sinα)+24=0,

分离变量得=cosα+sinα=2sin(α+),

由|sin(α+)|≤1,解得22≤r≤62。

3.向量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Z(x,y),M(3,3),

由条件可得2|ZM|=|OZ|,

由三角不等式得||OZ|-|ZM||≤|OM|≤||OZ|+|ZM||,

得|OZ|≤|OM|≤|OZ|,

即|OZ|≤32≤|OZ|,

解得22≤|z|≤62。

三、学会应用,培养“数学化”解题意识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数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