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乔丽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乔丽峰

乔丽峰

乔丽峰河北省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房中学075000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了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影响。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呢?

一、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了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地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体现“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作品的意境。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乔丽峰,女,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任教于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房中,参与了“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