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检样中检出解藻朊酸弧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从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检样中检出解藻朊酸弧菌

权永芬王守贞于俊仙

权永芬王守贞于俊仙(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滨州256617)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16-01

【摘要】目的对疑似霍乱病例检样进行病原学诊断,分离出病原菌。方法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GB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病原生物学检验—细菌》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从可疑食物和病人标本中检出解藻朊酸弧菌,未检出霍乱弧菌及其它肠道致病菌。结论解藻朊酸弧菌可以引起人类霍乱样病变,在食物中毒和腹泻病例中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疑似霍乱解藻朊酸弧菌

2010年10月8日,滨城区疾控中心接到某乡镇医院7例疑似霍乱病例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根据霍乱快速诊断试验(金标法)呈弱阳性结果,怀疑有霍乱疫情。采集患者标本和可疑食物,经细菌学检验排除了霍乱疫情,同是在病人粪便标本和可疑食物中检出解藻朊酸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又名溶藻弧菌)。

秦皇台乡镇某村两户村民共7人,于10月7日中午餐均食用在小摊贩买的凉拌菜(芹菜、火腿、猪血、木耳等),5-6小时后,出现了急性胃肠炎症状,7人均出现了腹泻、腹痛;腹泻物水样便,3人出现呕吐,5人发热37.5℃。5人先后到乡镇医院就诊,进行抗菌治疗,对症处理,7月12日均恢复健康。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采集:患者粪便5份,可疑食物3份。

1.2培养基及试剂:碱性蛋白胨水(APW)、嗜盐菌选择性琼脂,GN增菌液、SC增菌液、SS琼脂、碱性琼脂、三塘铁琼脂、营养琼脂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氧化酶试纸、微量发酵管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霍乱弧菌01群胶体金试条及多价诊断血清、0139群胶体金试条及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标本的增菌、分离鉴定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GB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病原生物学检验—细菌》等方法进行。

2结果

2.1病原菌的增菌和分离:将5份粪便检样进行分离鉴定,3份可疑食物增菌后分离鉴定,其中2份可疑食物和3份粪便检样在碱性琼脂平板、SS平板上出现了相似可疑菌株,接种3.5%氯化钠三塘铁经37℃24小时培养,进行涂片镜检、动力试验、生化培养,检出生长特性、生化反应相同的菌株,为解藻朊酸弧菌(该菌株经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陈玉真主任鉴定确认)。8份检样均未分离出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5份粪便和碱性胨水增菌液分别用霍乱弧菌01群和0139群胶体金试条检测,结果阴性;

2.2培养特性在碱性琼脂平板上可见无色透明、有云雾圈、中等大小、圆形扁平、光滑湿润的菌落;在嗜盐菌选择性琼脂上可见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圆形、光滑的菌落;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可见无色透明、中等大小、圆形凸起、光滑湿润的菌落;在APW中呈现均匀浑浊生长,不形成菌膜。

2.3形态与染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状或弧形菌,无芽胞,无荚膜,运动活泼。

2.4生化反应可疑菌落接种3.5%氯化钠三塘铁经37℃24小时培养,出现底层变黄,斜面变红,无气泡,H2S(-),动力(+);氧化酶试验阳性;重点生化反应见表1。

表1可疑菌株的生化结果

3讨论

快速诊断霍乱的金标法是一种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易于判断,作为基层和肠道门诊的快速诊断方法,对及时发现和治疗霍乱病人以及控制传染源,防止霍乱的迅速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验中发现同一患者的粪便标本用产地不同的两种金标试纸进行测试结果却不一致,说明部分金标试纸存在着质量问题,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通过开展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方可避免误判误报。

致病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引起食物中毒、急性腹泻和伤口感染等,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其中就有解藻朊酸弧菌,检出率不断上升。本次从疑似霍乱病人标本中分离出解藻朊酸弧菌。病人的临床症状也是以腹泻为主,并在粪便和剩余食物中同时检出,说明病人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与报道相符。

本次检测结果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食物中毒和腹泻疫情时密切关注致病性弧菌。

参考文献

[1]刘晓云,汤冬静,肖辉川.481例腹泻患者病原学检测[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469.

[2]何剑锋.沿海养殖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98-2999.

[3]韩善桥,虞积耀,姜涛,等.海水中致病性弧菌分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2(4):239-241.